第 37 章 她举步维艰(1 / 5)

〈55〉

虽然车队已经进入建章乡,但按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范围划分,他们想要抵达真正的新家居所还有一段距离。

这里没有什么宽阔的主干路,只有田地与田地之间留出的土路,夏家马车和后面的驴车排成一条长线行在路中间,给两边留出勉强供人通行的距离。

与此同时,大家自觉“限速”,王离和随行卫士牵着缰绳让马儿溜溜达达前进,马车同样慢慢悠悠,见车轮掀不起多少尘土,夏媪便把车帘和窗帘全都卷上去,让视野更为敞亮。

稚唯先是半个身体探出马车,后来直接坐在赶车的夏翁身边,一边观察着沿路的田地和乡人,一边和王离闲聊。

王离提前得过蒙恬的嘱咐,凡是有关大秦的事,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都不吝于向夏稚唯介绍,以期让她以及夏家人尽快适应秦国的生活。

但他没干过这种事,一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说。

正好稚唯想偷个懒,便将系统的疑问抛了出去:“为什么大秦的都城没有城墙?”

在王离解释说明的时候,时不时给系统补充科普一些她知道的事,避免系统被有大秦滤镜的王离带跑偏。

其实“咸阳没有城墙”这句话不够准确,应该说,咸阳没有外郭城。

这与大秦的人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发家史很是艰难,想要土地还得先从西戎等游牧民族手里夺过来,这形成了秦人勇敢善战的性格,也致使自建国伊始,每代秦公/王就一直把对外扩张领土作为主要任务,想要“东出”。

可从战国时期的背景而言,秦国的位置又太好——其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东有函谷关与黄河作为天险,东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可谓是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外郭城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其他诸侯国修筑外郭城是迫于战争的压力,但秦国拥有这样的自然山川险阻,根本用不着修。

说句难听的话,若是敌人有能力翻越高山、攻进函谷关,那一道城墙恐怕也阻挡不了什么。

秦人的个性同样与东方“大相径庭”。

比如,其他国家都害怕战争纷乱会打扰到祖先安宁,或者担心先人陵墓会被抢掠,会特意把墓葬建在城内。

秦人不,他们把陵墓直接修在城外,主打一个“我都不怕,我的祖先更不会怕”“穷得要死,哪有那么多陪葬品供人偷”。

系统:“……”

[咳,开玩笑。]

稚唯叹息。

[但以前的秦国穷确实是事实。]

也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秦国都是先修宫殿,然后再建筑宫墙。到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时,都城范围就已延伸到渭河的南北两岸,并且面积越来越广,并建有步高宫芷阳宫长杨宫成山宫……

许多许多离宫别馆呢。

所以,恕各位秦王直言,外郭城什么

的,实在是很影响他们发挥啊!

[当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我没有说其他诸侯国的君王就不建别宫。]

稚唯打个补丁。

[这只是为了表示,一般在咸阳说‘城墙’,便是指‘宫城墙’,‘城门’也是指的‘宫城门’。]

系统嗯嗯点头:“明白明白。阿唯没有暗指始皇大大未来要建更多宫殿的意思。”

“……”稚唯望天。

王离可不知道有个小女子在胆大妄为腹诽王上,他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说完都城,便顺带讲讲内史。

稚唯就一块帮系统理顺这个关系。

[内史就基本等同于大秦的关中地区,即京畿地区。]

[咸阳隶属于内史,级别上同‘县’,但你懂,都城自然是地位特殊,这导致内史虽然不是‘郡’,但跟一个郡也没什么两样。]

[除了咸阳,内史还包括秦国故都‘雍’、‘栎阳’,曾作为吕不韦食邑的‘蓝田’、华阳太后的食邑‘华阳’,商鞅的食邑‘商’,以及王翦的老家‘频阳’等四十多个县。]

系统表示它太感动了,竟然有两个人在给它上课,虽然王离不知道。

“我听懂了。”系统总结,“内史地区是大秦最繁华的地方。”

也是政令最先抵达的地方。

稚唯默念。

所以她才一定要到咸阳来,日后她若想实验什么或是改进什么,都能尽快看到效果,若有不妥也能及时整改,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郡县制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王离的声音打断稚唯的思路,她应道:“嗯,小将军说说乡和里吧。”

大秦是典型的郡县制。

这里的“典型”是指,与楚国那种被贵族辖制的混乱郡县分级不同,大秦依托于军功爵形成的“郡—县—乡—里”行政单元,才是稚唯更为熟知的、且演变后存在两千年的制度雏形。

但再往下的基层划分,稚唯并不太清楚,还需要王离给她讲解。

“那先说'里'。”王离道。

大秦二十户以上各设一名里典(里正),一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