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我没来时,李叔正在构思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已经写了差不多十来页。 我啧啧称赞,有些想看,于是问道:“李叔,您都想了十四页还不够吗?我和长乐青雨三个可等了许久呢。” 但他还是摇摇头,解释说:“如果硬要讲,倒是可以,不过接下来的故事有些严肃而且……怎么说,不是皆大欢喜,比较沉重,所以不适合在过年时候讲,不吉利。” “啊?”听见这话,我心中莫名地出现紧张,“李叔,故事里陆飞,海焱儿这几个人物大家都非常喜欢,您不会要对他们下狠手吧?” 苦笑一声,李叔竟然没有否认我的猜测,道:“可能会,这也是我迟迟不想讲出来的原因之一,东海里的故事非常凶险,有人丧生无可避免。” 心情沉重,即便知道那是李叔编的故事,可真当我知道后面的情节走向不太好时,依然不愿相信。 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个好结局,但如今听他这一说,难了。 这时李叔也沉默了下来,没有说什么,他的眉眼间隐约有着几抹悲伤和挣扎,可很快就消失不见,转为坚定。 也是,身为创造一个个鲜活角色的作者,要亲手将他们写没,哪能不伤心呢。 再次静默了几息时间,我在这个氛围下是待不下去的,故而主动打破,转移话题道:“额,李叔,您知道另学别的武功要经由师父同意这样的规矩是怎么来的吗?” 他动了动眼珠子,看向我,神色木了一下,然后才像是听清楚我问的是什么般清恍道:“这个啊,我还真知道。虽然陆飞他们的现在不能讲,但江湖上的规矩嘛也很有意思,可以听听。” 一听这话,我来了精神,摇头将心里的不快赶走,张开耳朵,聚精会神准备开听。 哦,对了,要倒水。 我去旁桌提来茶壶,倒了杯李叔。 刚要开口,他见状接过去,满意地点头说:“嗯,小子眼睛倒是越来越会看事了。” 我嘿嘿笑了两下,并未说话。 “咳咳,啊~”李叔清了清嗓子,调整好神色,语调也变成说书时的感觉,“侠士,自古有之,有人的地方更是自有江湖。不过一提到江湖,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那群恩怨分明,刀光剑影的侠客,两者也因此联系颇深。” “但要说到侠士之风的盛行,还是百余年前那民不聊生的两百年割据混乱,手无寸铁的百姓急需一个依靠,而身怀武艺,肯庇护一方的侠士自然受人追随,许多寻常人家也愿意将孩子送去学武,拜师学艺者数不胜数。” “最初的侠士都怀有救世仁义之心,对前来拜师的人不甚拒绝,自然也没有太大的约束,只是要弟子不能恃强凌弱,需惩恶扬善。至于不能共拜二师或者多师,则无从谈起。” 李叔的声音平静中带着特有的调性,哪怕还只是介绍背景,也引人入胜。 “那时有个叫吕奉先的少年,是个孤儿,十六岁,就已经身高七尺,孔武有力,能举石四百斤,乃天生神力。他嗜武成痴,十岁时就跟着当地的一位使剑的侠士赵然学武耍剑。” “这吕奉先没念过什么书,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主,字都认不出几个,但偏偏在武学造诣上聪明过人。在赵然门下不出六年,就已经学完了师父的全部本领,甚至由于他的天生神力,和赵然比试已经能不落于下风了。” “吕奉先见已没什么可学,便外出游历,一面惩奸除恶,一面也希望再找到武艺高强的人拜师修炼。他武艺强劲,加之神力,很快就闯出了名声,人称其为‘人中龙凤’。” “受到如此夸奖,吕奉先很快就有些得意忘形,不太把人放在心上,就连对前来看望的师父,态度也带上了敷衍。” “某天有位背放双斧的络腮胡壮汉路过他的地方,吕奉先见他不似常人,就要求比试,壮汉答应了。他虽然仅高五尺余,但手持双斧的力气居然比吕奉先还大,旋转劈砍宛如一股黑色旋风般,很快就让对方招架不住,主动认输。” “比试结束,壮汉就要离去,但痴迷武功的吕奉先苦苦央求他教自己武功,愿拜他为师。但吕奉先一身的武艺锋芒毕露,壮汉也看得出来他天资过人,不愿夺人爱徒,就以他已经拜师学艺为由拒绝。” “谁料那吕奉先一时情急,眼看壮汉就要走了,竟然说出自己原先的师父已于三年前去世,留他孤身一人在世间漂泊不定,恳求壮汉收留。后者见他泪流满面,心生怜悯,也就答应了。” 说到这里,李叔停下来喝了口水,摇头啧声道:“也不知吕奉先是怎么想的,为求学武不惜谎称自己的师父已经仙逝,实在难以理解。” 我也想不通,就算嗜武成痴也不该到这种地步吧,教了自己六年武艺的师父,竟然亲口说出死了的弥天大谎,往严重了说就是大逆不道吧。 “继续讲继续讲,马上就要完了。”轻微摇头,李叔调子再起,“吕奉先跟着壮汉学艺,壮汉名叫李奎,四处漂泊,乃行侠仗义之辈,吕奉先跟着他自然要出走,并且不敢告知赵然,怕事情败露。” “离开后,李奎只是带着他游走各地,却并未教其丝毫武功。吕奉先质问为什么不教,李奎只说修武先修心,现在他还比较浮躁,这样即使传他功法也难有成就。吕奉先对这番话嗤之以鼻,可表面上又不好发作,只能忍着。” “过了两年,李奎带着吕奉先回到他的故地,并言及历经两年,认为他的心智得到锻炼,已经可以教他武功了。吕奉先大喜,连忙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