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2 / 4)

太后,他们王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们已经么有后路可退了。

“那青冈军能不能招安?”王明珠忽地说道,越想越觉得可行:“那青冈军若是愿意归顺朝廷,我们可以封青冈军统领为青冈王,到时候再派他带着十五万青冈军讨伐西南守军,若他果真能够将西南兵权重新收回朝廷,于朝廷也是大有益处。”

王守北点头:“希望不大,但可一试。”

青冈军日渐壮大,朝廷不可能继续纵容,派兵镇压是迟早的事。

但若是青冈军愿意归顺朝廷,倒也可省了朝廷一番力气,甚至还能够获得一支精锐,用来镇压西南和东北两处藩镇。

至于到得那时,青冈王会不会权势过大,反将他们王家给压下去,王守北倒是不太担心。

那青冈之主不过是猎户出身,见识有限,若是果真愿被朝廷招安,反倒说明其不足为虑,待得东西两处藩镇镇压铲除,他自有办法解决他。

朝廷很快派出使者,前往青冈军主力所在的江陵府,对谢俞等人进行招安。

“青冈王?”谢俞没见使者,但招安的内容也传入了他的耳中:“朝廷倒是舍得下本。”

要知道大燕朝一般是不封异姓王的,当初假太子登基,也只封王守北为承恩公,并未封王,封王是在新帝病逝前,为更方便王守北辅佐幼帝登基,方才封了王守北为西北王,后王守北便成为当之无愧的摄政王。

如今却承诺封他一个猎户出身的泥腿子为异姓王,可以说下了血本了。

“不过是一个异姓王而已,若是将军愿意称王,如今便可自立为王,又何须屈居人下?”

程燕青这些年在外经商,为青冈军源源不断输送银钱和粮草,谢俞能养得起十五万青冈军,程燕青是立了大功的,如今商团发展已经稳定,再加上青冈军如今掌控的地盘已经很大,谢俞便将他召回,让他主持三省十三府的发展。

诚如谢俞当初跟程燕青所说的那般,他不仅重视农业发展,工业和商业他也同样重视。

这几年石青县那边的炼铁厂、兵工厂和水泥厂越发的壮大,员工都已经达到了上千人,就连砖厂的员工也有了四五百人,再加上后来成立的农具铸造厂,那一片已经成为青冈军辖下非常重要的重工业区,围绕着这些重工厂,一个个全新的住宅区商业区也逐渐形成,几年过去,这一片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工业大镇,常住人口有一两万,这导致石青县的人口飙升,已经从一个中县跃升到了大县,经济更是飞速发展,老百姓比以前要富裕多了。

不过随着谢俞他们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们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石青县的,比如如今他们所在的江陵府就是后来打下来的,因为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谢俞暂时将青冈军的总部移到了江陵府,而江陵府距离石青县有几百里路,道路崎岖,两地之间门物资运送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俞决定在两者之间门修建水泥道路,以解决运输问题。

这一项投资自然是极大的,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

好在他这些年致力于杀贪官和地主豪强,搞了不少钱,再加上程燕青帮他赚的,修条路他还是修得起的。

修路之前需要重新勘测规划,且重要物资如水泥也要提前备好。

水泥厂在石青县,如果全部水泥都从石青县运送出来,既耽误事成本也高,于是谢俞便在江陵府附近找到了一片石灰石矿,而后在此次建造了水泥分厂,除了水泥分厂,青砖分厂也建起来。

毕竟他修路,建厂养活了这么多人,这些人有钱了不得建新房子?建新房子他不得买砖?正好让青砖厂将钱赚回来。

除了青砖厂之外,谢俞还建了日化厂,专门用来生产肥皂的,因为成本不高,但是去污能力很强,一经推出老百姓特别是各地家庭比较富裕的工人都很喜欢,销售量很不错。

除了内销之外,谢俞还让程燕青的商团搞出去外销,专门做一些精致好看的卖给外面的官绅地主,毕竟外面活不下去的是老百姓又不是官绅地主,就算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死了,也不妨碍官绅地主们过享受的生活。

不过若想要从官绅地主们手里抢到,咳咳,赚到更多的钱,只靠肥皂是不够的,于是谢俞又搞了一个玻璃制造厂,除了供应内部的玻璃外,就专门用来生产小而精致的玻璃器皿,靠着这些玻璃器皿,谢俞可谓是赚翻了。

再加上程燕青回来之后实施的一条条政策,让三省十三府的商业迅速发展,每年光是商业税就不少。

青冈军形势一片大好,谢俞又怎么可能会看得上朝廷的异姓王?

“知我者,燕青也。”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谢俞身边自然不缺人才,但他还是觉得程燕青对他的胃口。

谢俞来自现代,很清楚工业和商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囿于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人依旧觉得商人低贱,觉得商业发展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很不赞成谢俞这么推崇工业和商业,好在谢俞手握十五万大军,威望也重,他们就算是不赞成,也阻止不了谢俞的决定。

程燕青问他:“将军可要称王?”

谢俞摇头:“什么真龙天子,什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