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沿途人家不多,只有那么几户人家,大家都是乡下妇女,一般的体力活和走路还难不倒他们。城门边有守城的军士,大周建国才短短十年,之前的一直天灾人祸,战乱连连,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国力不够昌盛,除了真正的世家有银子,就是皇帝也是缺银子缺的想打劫世家大族。
全国平均物价都是很低的,一斗米(6.25斤)四文钱,一斗米换一匹绢,各方面都不是很发达。晓晓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绣图能换多少银子。
徐氏背着鸡蛋和晓晓到了集市换了一些油盐,才和晓晓一去去到新安城里面最大的绣坊胡家绣坊,没进来过但是路过,大家都知道胡家绣坊,徐氏和晓晓一样没有来过胡家绣坊,有些拘束不安,走起路来都是同手同脚的,这不怪她。以前家里买布都是去的那小布坊,这样精致的绣坊还从来没有进来过。
晓晓进来没有四下打量,直接走到柜台边,看了看展示的一些绣品,听店铺里面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也细细的研看绣品,心里大概有个底,晓晓走到掌柜周二娘面前,“这位娘子,是要买绣品还是卖绣品?”
“卖绣品。”
晓晓从背篓里面拿出来一个层层包裹的布包,周二娘做胡家绣坊掌柜也有些年头,眼力不错,看见眼前的这位妇人,拿出了一个层层包裹的东西,难得一见的来了兴趣,她不知道是真的精品还是假的精品,晓晓拿出来的这幅绣品不是她本人绣的,是她以前收的,一幅非常不错的双面绣,上面绣的牡丹,雍容华贵,一派富丽景象。
晓晓把卷着的绣品慢慢打开,只打开一角的时候,那露出来的华丽画面,就让周二娘惊讶的捂住嘴,直到全幅都展开,边上买东西的人都惊讶的看着这幅绣品,这样的绣品至今没有见过,真是好看。周二娘小心翼翼的翻过来再看看,“啊……”惊叫声此起彼伏。这下惊动了店铺里面所有的人,大家都挤过来看,只有晓晓淡定的看着这幅绣品,徐氏看着晓晓久久不能出声,她真是看走眼了,她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这些年她是一点声色都没有露出来,想想也是,要是自己也不会说的。
周二娘拉住晓晓朝里面走,一直手里还不忘记拿着绣品,小心的拿着,不敢用力。
“妹子,我能这么称呼你吗?我姓周,名二娘,不介意的话可以称呼我一声周姐姐。”
周二娘笑的很开心,今天可捡了一个宝。这么精湛的绣品,她还没有见着过,自己一定要拿下。
“可以,承蒙周姐姐不嫌弃,晓晓还巴不得呢。我姓陈,名晓晓,夫家姓刘。”晓晓顺水推舟,结识一个这样的人,自己以后有些事或许能行个方便。
“晓晓,姐姐我也不说多话,就想问问你,这绣品是你自个儿绣的,还是另有出处。”
“这个不是我绣的,这幅是绣品是教我绣花的嬷嬷送给我的,这是她绣的最好的两幅绣品之一,要不是家里缺钱我也不会拿出来买的,你看看这牡丹花的边上是用金线勾描的,真正的金线。还有这绣品是双面绣,这样一幅大图不是那么好绣的。”
“能看的出来,这个真的是不容易,你看看这幅绣品的价格,妹子愿意作价几何?”
“这个当然是周姐姐您出价,要是姐姐您出的起价钱,妹子就卖给姐姐,我不会因为自己缺钱贱卖这幅绣品的,我虽然没有拜嬷嬷为师,但是嬷嬷在我心里就是我的师父,我这时候卖她留给我的绣品,我就已经很不孝,要是还贱卖她的遗物,那我真就太混蛋了。”
周二娘被呛了一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价钱,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不能放过这幅绣品。
徐氏一直坐在那里,什么也没有说,就看弟妹和周掌柜的你一言我一语的交锋,她默默的喝茶,吃点心。看着边上的点心心里默默的想着,可惜了。自己不能打包带回去。
周二娘和晓晓继续你来我往,一人一句,价格总算谈妥,二百两银子。
晓晓还托周二娘给自己介绍了一个砖窑,既然有银钱了,她也不想太亏待自己和孩子,房子是一定要重新盖的,暂且盖个十来间房子,把院子扩大,留出以后盖房子的余地。自己到时买一家人,这样家里有成年男人,外边的人也不敢轻易看轻自家,在古代自己也不能轻易的施法术。还是得有个成年男人的好。
走出胡记绣坊,徐氏还回不过神来,晓晓带着发蒙的大嫂到粮铺买了十斗大米,还有一些面粉,又到肉市买了不少猪肉,还有筒子骨,接着就是油盐。还有碗筷,大碗小碗,零零散散的买了很多东西,还有布匹,幸好之前租了一辆牛车,晓晓也没有忘记大哥一家子,之前对孤儿寡母的也是多多照顾。不能发财了不照顾他们。
妯娌俩高高兴兴的回到刘家村,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时间,晓晓在县城看到时间不早,买了不少肉包子还有大饼,自己耽搁大嫂这么久,自己当然得做点补偿。
“大根,三根,快回家。”徐氏在路上看到自家男人和小叔子,看着他们背着锄头,就赶紧大声叫。
这么多东西,得让他们男人搬下车。家里的孩子看着晓晓回来,都奔了过来,“娘(二嫂)……”
“小英,今天带他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