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129章(1 / 2)

煮水能不能煮出硝石杨海燕不知道,但是可以试试。具体怎么个试试发,杨海燕已经在想了。比如,等冰融化了之后,烧开水的时候烧错了?

这样不行,很快,杨海燕有了别的想法。

秦放倒是兴致勃勃的,精神格外的好:“燕燕,你先去睡觉,我去给杜大人写信,把硝石制冰之法告诉他。”

杨海燕道:“好。对了相公,你为什么总是给杜大人写信,而不直接把奏折呈给皇上?”

秦放有自己的想法:“我初入朝廷,又不是科举出身,对朝廷的很多规矩都不懂,但是我和杜大人相处过,我觉得杜大人是个好官,所以我把信给他,如果他觉得心里有不妥当的地方,应该会提醒我,这是其一。其二,我是武将,武将的奏折先到兵部,理论上也是没问题的。”

杨海燕看过启国的律法,启国没有内阁,所以和诸多朝代不同,很多朝代有内阁,所以官员的奏折会先到内阁,再由内阁挑选呈给皇上,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先看了奏折,有时候,内阁中有人和写奏折的官员不对付,那么奏折可能被压下。

当然,官员的奏折递交之前都会抄录登记。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官员私下把奏折交给皇上,这就要麻烦到宫里的人了。

不过,有些朝代虽然没有内阁,奏折还有另一种递交法。就是朝廷有专门收奏折的部门,叫通政司,然后由通政司送到宫内,交由宫里管门的官员,再呈递到皇上的御桌上。

在启国,文臣的奏折和武将的奏折是分开的。文臣的奏折是直接交到通政司手中,再由通政司交到宫里,再由宫里的管门官员交给皇上。而武将的奏折,一般会先到兵部。当然,武将如果不想把奏折交到兵部,直接交给通政司也是可以的。

只是如此一来,兵部有时候就有些尴尬了。比如有些情况,皇上都知道了,兵部却不知道。早朝的时候皇上问话,兵部官员就被动了。也有可能,兵部官员会因此记恨武将。对武将而言,这并不是有利的。

而且,一些和兵部有关的情况,让兵部先知道的话,也有利于兵部的调整。

不过,秦放先把奏折给杜科,可不是因为这些,他是完全想找个靠山,抱一抱大腿,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有些地方都不懂,希望杜科给他指点指点的。杜科是兵部侍郎,就是秦放再不懂朝廷的事情,也知道兵部侍郎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尤其是新皇登基,最想握的是兵权,兵部侍郎一定是他的人。

秦放自己一些黑暗的想法,他是不会跟杨海燕说的,他不想他媳妇知道他一些算计的想法,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落魄的时候、他不识字的时候,都是她陪着过来,他不在乎在她面前,他曾经贫穷过,不在乎在她面前,他是不完美的,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就是不想她知道,他的那些阴谋诡计。

秦放连夜写好了奏折,第二天天一亮,就派人送去了京城。

以至于两天半后,杜大人等来了秦放的第二封信。

杜科这会儿就在御书房里,和皇上面面相视。半个时辰前,杜科才从这里走出去,君臣俩还讨论好了关于秦放和杨海燕的赏赐。没有想到半个时辰后,秦放又送来了一件功劳,硝石制冰。秦放敢说出这件事,那么硝石必定是能制冰的。

皇上:“硫磺矿、硝石矿、军营田地、硝石制冰,这桩桩件件的事情凑起来,又是发生在朕登基的第二年,杜科,你来说说,这秦放可真是朕的福星啊。”利国利民的事情发生在他登基的时候,没有一个皇帝不会喜欢这种好事情。

杜科心头一惊,想起了他父亲今天才说过的话,他父亲说,秦放这个人不错,是运气不错。

而皇上,最喜欢这种运气好的人了。尤其是像秦放这样的,寒门出生,没有靠山,没有家族,运气再好,抬的再高,也不怕他搞坏事。

皇上又道:“三月份的时候,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水坝倒塌,洪水泛滥,大家都说朕的皇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这不,秦放剿匪,送来了银子。你说说,如果在朕登基的时候,制造出了huo药,解决了军营百万士兵的粮食问题,解决了连世家都舍不得多用的冰,还有谁会说,朕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引来了老天的惩罚?”

杜科低着头,不敢说话。

皇上哈哈大笑:“秦放不错,他妻子也不错,你说的对,这是朕牵的婚姻,朕是他们的月老啊。”

杜科:您说是,那就是。

皇上:“来人,让太医院拿些硝石过来,咱们照着秦放用硝石制冰的法子试试看,如果真的成功了,冰价下降,老百姓兴许也买得起了。朕有生之年,能看到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那真是……”

杜科:“皇上英明睿智,一定可以的。”

皇上听多了这样的马屁:“可惜,硝石矿再大也有限,硝石矿如果挖光了,没有了硝石制冰,冰还是……”

杜科道:“兴许秦放说的兽山不只一处硝石矿。”

皇上:“便是有两处三处,那也是有限的。”

过了一会儿,太医带着硝石来了,按照皇上的吩咐,带了足够多的硝石来。因为硝石有小毒,所以太医亲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