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2 / 3)

本本地减少。

皇上批折子处理政务的风范,还有着他上辈子作为现代人处理事务的风格,快速利索,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非常的简单明了,批复语言对比当下的文风也是简洁直白。

汤斌,原本历史上有名的理学家,清官,还是康熙朝太子胤礽的老师,在这里因为被皇上发现他的名字,对吏部多说了一句话,把他们那一伙儿进士全部下放,果然是一位很好的地方官。

皇上心里对自己的“知人善任”生出小小的欢喜,这类克己奉公的真正“理学家传人”,在地方上发挥的作用比在朝堂上高。

皇上对汤斌的地方官生涯很有期待,对他这次派去欧洲的几位理学“老夫子”也很期待。

细细地看了一遍汤斌的折子,大体意思,县内百姓因着皇上的新政策还没到春耕就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几位农户到衙门领赏钱,都对种地很有钻研。

汤斌把种地的技巧在县里公开宣传,也写了具体的章程在折子后面,包括工匠们发明的一个家具新款式,制作新方法。

小顺治简单地回了一个鼓励认可性的批复,把折子里附带的章程拿出来放到旁边的一堆,待会儿一起看。

徐乾学,原本历史上有名的昆山三徐的大哥,明末清初江南老百姓有名的那句谚语,“带叶黄瓜李,不如一个大荸荠”中,将戴、叶、黄、顾、李江南五个世家望族的风头改过去的新贵徐家的大家长。

大学者顾炎武先生的外甥,康熙年间的有名的权臣、弄臣、贪官、有名的徐乾学案本人。

买卖考生名额,诈骗勒索;炙诈婪赃,逼死父命;品行恶劣,仗势妄为,鱼肉乡里,地方百姓苦不堪言;放纵子侄、姻亲、家人等招摇纳贿,争利害民……。

历史上徐乾学案事发后,受到理学家“外王内圣”影响的康熙皇帝以“仁”治国,对重臣尤其宽仁,再加上康熙皇帝当时对满人权臣明珠不满顾忌满汉势力平衡,顾忌徐乾学一家在汉人士族之间的影响力,顾念他是顾炎武的外甥,始终没有对徐乾学一案下一个定论。

因为始终没有定论,徐乾学案就成了历史上的有名的案例,“人治”和“法治”的古代学术讨论每次都提到他的名字,小顺治上辈子对此也有所了解。

顺治十一年进太学,顺治十四年中探花。科举改革让徐乾学提前中了探花,成了当朝天子--他本人的门生。

小顺治想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家“传是楼”,“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想着他点徐乾学为探花的那份考卷,文风文雅清新。

徐乾学本人……人品不论,学问上是有才的。他在心里小小的感叹一声,没有儿子的顾炎武先生在他的几位外甥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徐乾学能带领徐家在清初兴起,一大半的原因是顾炎武先生留下的各方恩泽余惠。

想到顾炎武先生……他抬手按按眉心。

听说顾炎武先生在大书法家兼“妇科名医”傅山先生的帮忙下纳了一房妾室,不知道自己的小蝴蝶翅膀能不能扇到他,让他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学业。

想到儿子,他抬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嗯,乖巧可爱。

乖巧可爱的小阿哥们发现亲阿玛的目光,迎着亲阿玛的笑容,眼睛发亮,坐起小胖身子一起喊了一嗓子,“半时啊--阿玛。”

阿玛批复折子半个多时辰,休息时间到了。

儿子们如此关心,亲阿玛的笑容更大更暖。

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喝了杯白水,用了一杯清茶,给自己和儿子们穿上厚衣服来到外头乾清宫的园子里,抬头看看天空,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盛开的梅花、菊花,养养眼睛……。

“今年这株老梅开的花,比去年好。”皇上对着娇俏粉嫩的梅花夸奖了一句。

“老梅--。”

对乾清宫的这株老梅都有着回忆的三位小阿哥一起伸着小鼻子嗅嗅梅花的香气,大阿哥跟着学了一句,想起自己的曾经已经可以做到心境平和。

二阿哥伸着小胖手指着偏殿,“梅花--插花。”

亲阿玛听得明白,二阿哥觉得殿里的插花经过艺术叠加更好看,更有韵味。

“梅花啊--阿玛。”三阿哥拍拍自己红通通、圆滚滚的“灯笼服”,想要亲阿玛给他画一幅梅花的画儿。

亲阿玛乐呵,“批复完折子,给你们画画儿。”

三位小阿哥一起扑向亲阿玛,两个抱大腿一个最小的小么儿理直气壮地伸着胳膊求抱抱。

被儿子们团团围住的亲阿玛开心地把三阿哥抱在怀里,蹲下身来挨个亲亲小额头,引得小阿哥们更是高兴地闹腾。

一刻时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小阿哥们继续玩他们的拼图,皇上继续批复他的折子。

徐乾学和徐家兄弟,姑且留待观察。皇上心情大好、理智清晰,理清对这些“历史名人”的思路,认真、客观地看他折子。

“……地丁合一,取消人头税,老百姓负担大大减轻,恐大清人丁增长过快……”

皇上失笑,这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因为顾炎武先生对徐乾学另眼相看,保护有加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