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寡妇花事(二十四)(1 / 3)

第72章

70

晚香想到的法子说起来复杂,但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制造一切别处没有的优势,让人自己往市集来。

市集不收钱,以至于物价比镇西便宜是一,她当时就琢磨好了,看来不收钱还得再继续。

再来就是那来吃馄饨的镇民给她的启发。

因为顾家馄饨别处没有,所以有人宁愿来这里吃,这一来一回的路上难免碰到卖日常用物的摊子,顺带一些东西回去很正常。

一人如此,很不起眼,可人人都如此呢。

晚香首先想到的便是豆腐。

无他,因为早上秦婶还在跟她说,去买豆腐去晚了,只剩了一块边角。又抱怨这豆腐做的不好,豆子磨得不够细,渣滓太多,还不如她做的。

这家卖豆腐的在镇上是老面孔,卖了十几年了,因为姓曹,大家多是称呼曹家豆腐。

其实豆腐这东西并不难做,一般灶上手艺好的妇人都会做,就看做的好坏了。有的豆腐做出的味儿不正,或是卤水味儿太重,或是卤水放少了不成形,压轻了豆腐太嫩,一煮就散,压重了豆腐太老,很多人不愿吃。

说白了就是东西不难做,但太费时费力,且一家一户吃不了多少,这东西做少了不行,做多了吃不完半天就酸。

也因此极少有人会愿意自己动手,宁愿去买。至于买来的好坏,也就嘴上说说,因为镇上就这么一家卖,即使抱怨还是会去买的。

像秦婶就是,家中的菜都是她买,平时都是在磨坊的市集买,今儿为了买块豆腐,因为二常早上说了中午想吃豆腐,于是她便绕去了镇西,还顺便把今天要吃的菜都买了。

当时秦婶回来后,草儿就说了一句,怎么没去河边买。秦婶说就是顺便,下次会记得的,两人还商量着以后要再买豆腐,就让草儿去镇西,秦婶去河边。市集的人气不尽如人意,晚香嘴里不说,其实家里人都知道她可能为这事发愁。

两人不过在灶房随口说道几句,被路过的晚香听见了。

这事她琢磨了大半天,甚至第二天一大早还去镇西卖豆腐的摊瞧了瞧,回来后就跟秦婶商量了这事。

其实秦婶也是个苦命人,说起这话就有点长了,大致就是秦婶的丈夫和儿子出劳役时,被石头给砸死了,小叔子不是人,把她撵了出来,她又没有个娘家,只能流落街头。

原是打算自卖但求有个落脚之地,被潘氏机缘巧合下领了回来,也不算是卖身为奴,反正在乔家一待就是这么多年,乔家几个孩子也没当她是下人,都是当长辈对待的。

提起做豆腐,秦婶就精神了。

说她以前在家里,经常被村里人请着做豆腐。豆腐这东西单一家做不划算,经常会有几家凑在一起出豆子,让她帮着做,因为她做豆腐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

提起这些,不免又想到以前,不过过去的年头也久远了,倒没有再伤心难过什么的,就是有些感伤。

秦婶还说曹家豆腐为何不好,就因为磨盘不行,做豆腐磨豆子最好是用大磨盘,这样磨出来的豆子才细。若是磨得不细,后续再滤豆渣时舍不得,那做出来的豆腐口感就不行。

其实并不是曹家豆腐不知怎么做才能把豆腐做好,一是条件所限,家里用的磨盘能有多大?

再来就是豆渣滤得太细,后续豆腐出的少,豆腐味儿也不够,索性就这么糊弄着,反正有人买。

乔家磨坊的磨倒是现成的,甚至整个河田镇都没有这么大的磨盘。有了这么个先天优势,那说做就做。

秦婶把家里的豆子拿出来泡上,因为太少,还又出去买了些。到底是多年未做了,第一次她并没打算做太多,先试试手再说。

这边商量好了,晚香便去磨坊安排,锅灶都是现成的,直接用刘叔他们做饭的锅灶即可,还有就是做豆腐要用的细棉布,和压豆腐用的木板。

这些也简单,去买便是。

次日天才刚亮,秦婶就和晚香去磨坊了,豆子交给阿四,也就说几句闲话的功夫,一桶带着水的生豆浆汁便磨好了。

又快,磨得也细,秦婶看了很满意。

加水上灶,俗话说一斤豆腐三斤水,这水的比例也要拿捏好,煮开后便是点豆腐,这些秦婶都轻车熟路,就是最后压豆腐时,因为力气不够,还专门叫了刘叔和阿四来帮忙。

等着豆腐凝固时,秦婶和晚香从灶房里走出来,两人的脸都红彤彤的,是热气熏的。

秦婶一边用汗巾擦脸,一边说:“我留了些豆汁,等会儿煮了豆汁秀秀你尝尝,这东西吃了比豆腐养人多了,就是做着麻烦,以前都是家里做豆腐时,顺带做几碗。”

歇了会儿,秦婶便去煮豆汁了。

不多时,她端了个碗出来。

褐黄色的粗瓷碗,里面是白白的豆汁,散发着浓郁的豆香气。不像生豆汁还带着豆子的腥味儿,此时豆腥味早就褪去,只剩了浓香。

“你尝尝,觉得不够甜,我再给你放点糖。不过我刚才尝过了,不放糖也好喝。”

晚香接了过来,喝一口,口齿生香。

还别说,她前世什么珍馐佳肴没尝过,这种粗鄙之物还真没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