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1 / 2)

对于康郡王,何殊压根就没有亲自出面打算,只派汪林出面递个消息给康郡王,说了一下相关事宜。

得知瑞王已于近期在海外岛打下一片江山,庆王闻讯有意效仿,现已说动太子帮忙向皇上求情,恳求皇上给他们庆王一脉一个机会,让他们也能出海去创下一番基业,康郡王可谓是瞬间来了精神。

他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假,毕竟他很清楚庆王对瑞王的心结,而他对庆王,当然也存在心结。

两人本是兄弟中关系最亲近的,结果庆王被圈禁后,仍将手中的势力把持得紧紧的,丝毫没想过要扶持他这个弟弟。

再加上上一辈之间结下的恩怨,他那备受先帝宠爱的母妃死得不明不白,导致他在后宫早早失了依仗,最后还与皇位失之交臂的事,说起来可谓是罄竹难书。

自从皇上继位后,汪林一直是这些王公大臣眼中的皇上心腹,都有在私下送钱送物拉拢,这位汪公公偶尔也会对外透露一些消息。

而那些关系或大或小的消息,往往都会在事后证明,准确无误,这也就使得某些本来不想与汪公公打交道的人,也会在私下里尽量打点好对方,只为在某些关键时候可以得到一些内部消息。

康郡王本不欲和汪林打交道,但在经历青山韩氏一案,被降为郡王后,便开始想方设法的给汪公公送礼,不遗余力的想要与对方打好交道。

只是过去这几年中,他私下投资的这条人脉一直没能给他带去任何收益,可他也只能一边暗自唾骂,一边继续投资。

如今终于可以收到这份机密消息,让康郡王瞬间觉得,他此前的那些投资都物有所值,回报足够丰厚。

他没有怀疑这条消息的真假,一来是汪林的信誉口碑好,二来则是因为通过条消息,联系去年发生的那些事,留下的那些让人充满费解的疑问,都能从中得到的解答。

原来瑞王去年召集他那剩下的那些隐藏势力,就是为了出海去闯下一番基业,而那些不惜抛弃自家在大安的根基,跟着瑞王走的人,也是因为看出这其中的前景。

他当时的猜测与判断果然没错,瑞王等人齐聚定海水师一事,的确藏着大秘密,同时也是大机缘。

可他因为不知道这些确切的消息,当时只顾着上窜下跳的想要打探这个秘密,不知道亲自去皇上面前争取,从而没有取代瑞王。

要不然,现在即将在海外成为开国君主,拥有一个比理山国面积更大的岛国的人,岂不是他?

想到这个可能,以及自己错失的那个大机缘,康郡王就感到痛心疾首,他想不通自己在皇上面前,到底有哪点比不上那个本该成为皇上心腹大患的瑞王。

这么好的机会,不留给他这个整日奉承他的弟弟,却舍近求远的送给那个已近垂暮之年,已经被除族的何广庭。

若非有汪林派人送出来的这个消息,可能等到庆王一脉都已出海,也在海外打下一番江山,他还被蒙在鼓里,对此毫不知情。

懊恼一番后,康郡王才收敛思绪,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既然这个消息被他知道了,他肯定不能就此错过,上次没抢走瑞王的机缘,他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抢走庆王的机会。

被圈禁的庆王是如何跟太子联系上的?为何能走通太子的门路?

这个疑问涌上心间,但他随即抛到一边,决定权毕竟在皇上那里,他只需去求皇上就行,只要能说动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庆王就算能说动太子也没用。

而皇上此刻正在跟何殊说起康郡王。

“皇儿就这么肯定,只需让汪林给

他递条消息,他就会主动送上门?”

何殊老神在在的回道,“父皇只需做好接见准备就是,能不能的,很快就能见到结果,您不要心急。”

“朕不是心急,朕只是觉得难以理解,他和朕当年的情况可不一样,他的母妃生前很受先帝宠爱,得到的赏赐多,他的私产多,可不像咱家当年那样穷,留在大安当个王爷,不比去那海外小国从头开始,过得舒坦?”

正宁帝的母妃当年进宫时,也曾有些嫁妆,可惜她就没有真正受宠过。

除了应有的份例,基本没有机会得到额外赏赐,靠着自己带进宫的那点私房钱撑着,才能在宫里勉强维持体面。

娘家赵氏不仅没给她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总哭穷,怂恿她要在皇上面前争宠,为娘家增光添彩要好处。

她后来一病不起,早早的去世,也与她后来既没钱维持面上光,又无力满足娘家的要求,深感愧对娘家人的巨大压力有关。

至于被其当作为压力发泄口的正宁帝,在其母妃死后,没有机会继承任何私产,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每位皇子按例该有的那些。

因不得圣宠,也没有机会得到皇上赏赐的私产,得不到入朝办事的机会,也就没机会得到什么油水红利。

对于那些有钱有闲,活得高人一等,还总想折腾,想要得到更多的人,何殊也觉不能理解,但她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人各有志呗,觉得大家同为皇子皇孙,谁也不比谁差,难免会生出不甘屈居人下的心态,说直白点,就是贪婪,欲/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