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章(1 / 2)

在正宁帝因身体原因无法上朝后,年幼的太子奉命监国,皇后带着她一起上朝,充当吉祥物,除了有需要的时候,基本不具备什么话语权。

再加上两人本就对朝政一无所知,就算到了需要他们表态的时候,也只能选择听信他们觉得关系更亲近,应当更可信的人的话,丝毫不具备自己的判断力。

梦中,或者说是书中的‘她’,也就是太子,没有因为小小年龄就上朝听政的经历,被历练出经验与能力,还因此而变得愈发懦弱无能。

女儿身的真相是她的心病,给她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她虽是至少明面上过得很风光的太子,也过得十分小心与辛苦,长得十分瘦小,仿佛是因先天不足而生得病弱。

这样一位对任何人都不到不威胁的太子,在登基继位后,皇位还没坐热,就毫无预兆的突然暴毙而亡,死得不明不白。

随后就是京中杀得血流成河,康王用其娘家蒋氏一族的性命,逼迫已经成为太后的皇后写下让他继位的懿旨,顺利登基继位。

却因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没能接掌暗卫,还受到部分禁卫军的抵制,京中大半王公大臣也不承认他,还对外宣称是他为夺位而害死新帝。

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安境内各地,有多个势力率领百姓起义,还有多支官方的驻军打着清君侧,为新帝复仇的名义起事,纷纷占地为王。

正宁帝还活着的时候,至少还能竭尽全力地维持住大安表面上的大局。

到了正宁帝与新帝相继驾崩之际,大安算是走到了穷途末路,数十支武装彼此交战,不时会有老势力消失,也会不时地出现新势力。

整个大安百姓算是彻底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之前遇上各种灾难时,只要能侥幸逃得生命,还能拼命前往相对较为安全的地方,求得一线生机。

在这种处处都起义军,朝廷名存实亡,根本没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大环境中,底层老百姓可以说是过着生不如死,求告无门,求生无路的绝境。

当县令的沈卓所治理的那座小县城,倒成了这乱世中的一方净土,吸引到闻讯赶来的大批百姓前来投靠。

他顶住来自上官的层层压力,坚持要与民休养生息,鼓励农耕,重用辖区内有能力的人,整顿治安,处理各种纷争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无偏私。

成功取得治下百姓的信服与敬重,听到那些逃难而来的人,讲起外面那种人间炼狱般的惨境,都非常庆幸自家在乱世真正到来前,能够迎来一位愿意庇护他们这些百姓的父母官。

只是事实证明,他们庆幸得有些早,沈卓毕竟只是一介县令,权力有限。

上官见他不仅调遣,到了秋收之际,执意不肯给治下百姓增加赋税,不仅打算治他的罪、要他的命,还直接送来一位新县令。

好在紧要关头,被柳平带着衙吏与百姓们救下,在手下官吏与周围百姓群情激愤的鼓动下,沈卓也明白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的事实。

他有心护着治下百姓偏居一隅,盼着乱世早点结束,期待新朝建立的那一天。

可是差点被府城派来的兵勇当场杀掉的经历,让他明白,他的想法实属天真,只要他还要受制于旁人,就注定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他若不幸死去,这座在他费尽心力才打理得井然有序的县城,依旧会被卷入战乱。

县城治下的这些百姓,也会在这乱世中沦落到朝不保夕的境地,所以他当场选择答应柳平等人的请求。

通过那些只是简单提到过的前奏情节,例如大安哪年哪个区域发生哪种灾难等信息,何殊基本可以确定,

那些内容应当不是无稽之谈。

也就是说,‘梦’中的那些内容可能是这个世界另一个走向,一个没有她的走向。

现实中的大安在她的干涉下,虽曾在相应的时间点,确实曾遭遇过那些灾难,但因处置那些灾难的方案与经过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也不知道可以操控她的梦中意识的神秘力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突然让她知道‘书’中那些内容有何目的。

但是对于现清醒了的何殊而言,知道就知道了,对她目前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

‘书’中那位拿到美强惨的大男主,一辈子过得跟个天煞孤星似的,身边亲近之人逐一离去。

更为苦逼的是,与他有大恩,让他最为敬重的老师,在他成为乱世终结者后,一边欣慰的嘱咐他要做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一边又因自己教出的学生推翻前朝一事想不开,选择自尽。

给男主留下需要背负终身的责任的同时,还有终身都将难以释怀的自责和愧疚。

那位让人印象深刻的老师,何殊也不陌生,正是当年在青山书院时,曾教过她的那位恨铁不成钢,一心想将她导入‘正途’的柳先生。

在现实的这个命运走向中,沈卓虽然依旧没能摆脱幼年失去双亲的悲惨命运,但是悉心抚养他长大的祖父母都健在。

大安现在正值政通人和的兴盛状态,率先露出獠牙的康王已被她给打发出海,此去生死难料。

被‘梦’的正宁帝和皇后持起来的蒋家与赵家,早已被她给打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