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382蚝油(1 / 3)

第383章 382蚝油

生蚝,在很多沿海地区也被叫做海蛎子。

南部沿海地区有生产蚝油的厂商,但生产出的蚝油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出口,出口对象是港县、东南亚等华侨、华裔比较多的地方。

唐植桐在四九城这一年多,没见过哪个门店有零售蚝油的业务。

唐植桐猜测,可能是由于生蚝采摘难度比较大造成的。

想要生产出一瓶上等蚝油,得在生蚝最肥美的隆冬时节潜水采蚝,没有潜水设施,水温、水压对“海猛子”造成的魔法伤害不是一般的大。

海猛子是沿海地区对潜水员的一种叫法,由于无措施潜水伤害大,海猛子的人均寿命一般比普通百姓低。

唐植桐用石头先砌了个灶,然后薅出大铁锅来蹲上。

这口铁锅还是去年在工地的时候从附近百姓手里收上来的。

唐植桐听过一个笑话,问有200万捐不捐,路人说捐;又问有两辆车捐不捐,还是回答捐;再问有两头牛捐不捐,这次回答不捐。

在问到为什么时,路人说因为我真有两头牛。

去年在工地时,经历的特殊事情不少,先是高炉遍地起,后有公社化。

按照科学的说法,养殖的那些海蛎子都是三倍体,不能生育,壳大肉厚。

一样米养活百样人,不少家里真有东西的就一股脑的往外卖,哪怕低价也行,其中就包括铁具。

有了空间这个挂逼,海蛎子处理起来很简单,掏出肉扔锅里即可。

考虑到这是在林场范围内,有黑烟必定会引起护林员的警觉,唐植桐选择的都是些干透的树枝,而且尽量处理成小枝,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充分燃烧,不产生黑烟。

即便这批海蛎子被薅进空间时正值肥美的时节,但丰腴程度是没法跟几十年后养殖的相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蚝油就是把海蛎子的洗澡水进行浓缩、稠化处理的过程。

物理课本上说“热胀冷缩”,但海蛎子肉有不同意见,在受热过程中会慢慢缩小。

刷好锅,唐植桐开始处理海蛎子。

如果非要选择颜色浅海蛎子的食用,可以在海鲜市场购买时选择壳的颜色浅的。

由于现在海水的整洁度很高,唐植桐薅的这些海蛎子不存在以上问题。

等缩小到体积不再变小,这时候就可以将海蛎子肉捞出来,专注熬海蛎子的洗澡水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部分水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种水域里养出来海蛎子,会富含元素周期表的各种稀有元素,这种去腮、去内脏都不行,整体不建议食用。

锅和厨具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唐植桐没有贪多,只是挑品相好、结实的截留了一套,其他的都倒手给了供销社、收购站等。

培育过程嘛,跟无籽西瓜的培育差不多,先把二倍体亲本整成四倍体,然后回头和二倍体交配产卵,就得到了三倍体。

可能很多人在吃海蛎子的时候,都听到过一种说法,什么什么部位不能吃。

至于捞出来的海蛎子肉嘛,可以再次加工,直接食用。

挖了小半锅海蛎子肉,唐植桐就收手了,又往里面放了大半锅的水,准备生火开熬。

比如海蛎子的肉唇,由于颜色发黑,就认定是脏的。

海蛎子的内外颜色具有关联性、一致性,海蛎子不涂唇膏,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海蛎子肉唇的颜色是黑色素沉积,吃了反而有好处。

唐植桐在来这边之前,曾在市场上见到过袋装的海蛎子肉,個头不大,看样子也是熟的,不知道是不是从蚝油生产厂商那边流传出来的。

在加热蚝肉洗澡水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一些糖、盐、豆瓣酱、水淀粉等调料。

在生产规定严格起来之后,各种商品都会被要求在“配料表”一栏写明各种成分、添加剂,蚝油也不例外。

这其实是国家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但很多人不去关注,根据品牌和名称去选购蚝油,往往是花了高价却买了个低配版。

市面上的好蚝油,并不是名字里带“特等”、“特级”、“优等”、“金砖”等字眼的,而是配料表把“蚝汁”放在第一位的。

唐植桐熬好蚝油,直接连锅收进空间里,不用冷却、装瓶,随用随取,有空间就是这么方便。

就连柴灰和未烧完的木柴唐植桐也没有浪费,收的那叫一个干净,若不是地表烫手,没有人能看出这里曾生过火。

干完这些,已经是下午,唐植桐凑合着用了口饭,然后从空间薅出鲅鱼,用斧头与鱼头亲密接触,这个力度要大,否则锤不死。

薅一条、锤一条,然后再放进去。为了节省时间,唐植桐选的都是大块头的。

海里的大部分动物都很奇特,年幼的跟年长的在肉质上区别不大,都非常可口,但陆地上就不同了,像那只撞树上的野猪,肉又老又柴。

忙完这一切,唐植桐没着急回去,时间还早,鲅鱼太显眼了。

优哉游哉的找了个向阳坡面,躺在软和的落叶上,唐植桐咬着根狗尾巴草,犹如乌龟一般,晒起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