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 130 章(1 / 3)

进号房前,陆修远先在守卫那边买了足量的木炭还有两条棉被。

虽然最近这两天不冷,但会试考试要持续九天,期间要是来场倒春寒,那可就糟糕了。

拎着三个大篮子进了号房,门紧接着便被在外面的护卫给上了锁。

点燃了旁边的蜡烛,他开始打量着这狭小的空间。

大小跟乡试的差不多,两块长木板,一个灯盏,还有一个出恭用的木桶。

放下手里的考篮,陆修远开始将床板拼在一起。

他进场的那会不过刚卯时,现在天气昼短夜长,离天亮还有些时候,不如继续睡一觉,养足精神。

休息了大概一两个时辰,外面进场还没结束,陆修远估计应该也差不多了,便开始拿出最上面的点心吃起来。

其实小少爷有帮他准备前两天的饮食,可以带进来直接吃,可做好的饭菜被检查的守卫仔细翻检,肯定弄得一片狼藉,看着就没胃口,还不如吃点心。

他已经规划好了,趁着刚进号房,先吃两天点心,等腻了之后再自己煮饭吃。

陆修远这边点心刚吃完,所有的考生差不多都已经进场完毕。

于是护卫开始发放早饭,一人一块硬饼一碗水。

他没有吃那饼,但还是把水喝了。

时间来到巳时,科考已经正式开始,陆修远拿着发到手里的卷子开始细细打量起来。

今年四书第一题:“既来之,则安之。”

这题出自《论语·季氏》,是孔子跟他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原句“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做这题首先要弄清楚题意,他不是现代的初到某地方不适应,别人劝你既来之,则安之,慢慢适应就好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里面的人民都是可以随意迁徙。

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建议周围的国君要修仁正,以德服人,这样其他国家的人民才会过来归顺于您,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

他们既然来了,那必须使他们安心的安顿下来,使他们过上好日子。

弄清楚了题意,陆修远食指揉了揉眉心。

别看这道题简单,但有时候越简单的问题,它的难度反而越高。

因为题就这么简单,答案也就是这个简单答案,你要想答出新意,有时候反比那些偏僻另类的题目还要难上一些。

不过儒家思想嘛,总归还是围绕着百姓来的,再加上这次主考官的性格,答题的时候紧扣民生就好了。

在心里打好了腹稿,陆修远开始提笔蘸墨先在草稿纸上抄录下来。

第一天时间,他将四书的三道题的草稿写了出来,次日整理修改一下,逐渐誊抄在卷子上。

这次会试的考场上没有像上次乡试那样有人将卷子抄反了,大家都沉默的专心写自己的答案,整个考场全都是毛笔摩擦纸张的唰唰声。

三日过后,第一场考试结束,由护卫们收卷子,等吃过晚饭后继续发第二场的卷子。

陆修远拿过第二场的经义并没有做,只是大概浏览了下题目便小心的收了起来。

第一场考试为了能让文章看起来更浑然天成,他耗费了不少精力,不过这两天雕琢的努力也没有白费,他在落笔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自己这次文章肯定能过了。

躺在号房狭窄的床上,陆修远胳膊挡住了光线开始闭目养神。

不管会试还是乡试,第一场的四书都是最重要的,他前面开了个好头,后面的经义也就不着急了。

考场第四日,陆修远起床后稍微活动了下身体,便将床上的木板又恢复成桌子,弯腰从另一侧考篮拿出第二场的卷子。

清晨,大脑最活跃的时候,他趁着这会赶紧将春秋经义的草稿写出来。

忙完这些,他又赶紧准备吃午饭,连着吃了几顿点心,他也有些腻了,今天便准备自己做饭吃。

他先是找护卫讨了些水,又加了差不多两捧提前清洗过的大米,便开始点火煮了起来。

等号房被浓浓的米香味覆盖后,陆修远打开锅盖,用筷子在旁边考篮里夹了几片腊肉铺在了上面。

没多久,在蒸气的作用下,腊肉的香气也飘了出来,弥散在这片空间里。

附近号房里有几个在睡觉的举子,乍闻到这香味口水差点流出来,干脆直接坐起来一顿臭骂。

“哪个号房做饭的?这可是在考试!不是出去游玩!吃这么好做什么!”

在那人提出抗议后,陆修远明显听到周围人鼻子吸气的声音,内心忍不住乐了。

自带饭人家官府可没限制,他可不是故意放毒的。

那人的抗议声被巡考的人听到,对方警告的敲了敲对方的门,让他安静。

不过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