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录音机(1 / 2)

虽然邢书记不支持, 但萨仁还是觉得办大学的事可行,她得提前筹备着,于是又租了大半的公共草场, 草原大学肯定要建在草原上才名副其实。

周围的牧民更觉得她的厂子赚钱了,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 萨仁也没去理会,这年又有几家人走了, 草场也租给了萨仁。

年根子底下,达愣爷爷一个老朋友因为家里人要离开草原, 他不乐意走, 于是跟家里人闹别扭, 离家出走了。

据家里人说他赶着勒勒车, 车上装着一个简易的蒙古包还有锅碗瓢盆, 半只黄羊。

他家里人找来萨仁牧场, 达愣爷爷都听愣了:“没来我这里啊, 是不是该转场的时候,你们不肯动?他自己转场了?”

草原上为了让草场休养生息,也因为季节气候的原因,每年都要有四次大的转场, 也就是迁移,他们住蒙古包为的就是迁移的时候方便。

天热了往北, 天冷了往南, 春天往地洼能蓄水的地方走, 夏天往高处不怕洪涝的地方走, 秋天找平坦的河岸边,冬天在向阳的地方扎营。

除了找每个季节最合适的地方,还防止蒙古包周围被人和牲畜长期踩踏, 影响草皮。

自从分了地,办了草原证,大家的搬迁范围就小了很多,本来旗里还想弄夏季牧场冬季牧场,但测了测温也就算了,因为是高原,伊林草原上冬季的气温其实差不了两三度。

现在他们最多冬天到向阳的地方,夏天在阴凉处,甚至有些懒人就不乐意来回动了,拆卸蒙古包不但是技术活还是力气活,繁琐又劳累,如果不是必要的话,谁也不想来回折腾。

萨仁的草场大,租用的时候就看好了几个合适的营地,她这边又有工人,转场方便,但一年也就转一次场,入了冬到向阳背风的地方去,今年一入冬,萨仁在外边忙着,阿爸阿妈就张罗着转了场。

转完场又重新做了路标,哪想到第一个被路标指引来的不是游客,是来找人的。

那家的男主人挺急的:“我们说过完年就都走了,能凑合就凑合着过完年吧,我跟孩子妈都在外边,家里就孩子爷爷带着两个孩子,老得老,小得小,怎么转场,我们回来了也年根子底下了,没必要嘛。”

达愣爷爷皱眉:“这老东西,需要人过来跟我说一声嘛,我们这边有工人,过去半天时间就帮着他收拾好了。怎么还自己跑了?”

那人叹口气:“可能也是生我们的气,老爷子说让我们在乌市工作,他带着孩子在家守着草场,可我担心嘛,两个孩子大的才十一岁,小的八岁,都上学呢,两个娃自己骑一匹马去学校,以前就在家门口,现在分了草场,还得骑马过去,我们能不担心嘛。老爷子非说他六岁就能骑马跑远路,孩子都上小学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可孩子妈就是不放心,草原上有狼的嘛,万一出点事,后悔都来不及,我那边分的房子虽然小了点,但一家五口人还住下的,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吊扇,出门买东西特别方便,不比草原上舒服?”

达愣爷爷无奈道:“你就这么跟他说的?”

“不这么说怎么说?有好地方不去,非在这草原上耗着?我们家又不像萨仁那么本事,能请得起工人,一天天起早贪黑,到过年剩不下几个钱,哪如去城里好?我都想好了,给我阿爸摆个小摊子,卖卖肉干奶干奶豆腐,自家做的东西,卖出去多少都是赚的。我们厂里有职工学校,就在家属院里边,孩子上学也方便。”

这人见达愣爷爷不高兴了,就转头跟萨仁说:“萨仁,我听说你也办厂了,你还去过呼市京市,你见识得多,你来说说,城里是不是比草原上好?”

这事吧,怎么说也不对,城里从条件上来说确实好,干什么也方便,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水平肯定比草原上的小学要好得多。

可条件再好,在草原上待惯了的人去了也不习惯,到了城里会觉得空间太狭小,往哪看都是墙。草原上也不是没优点,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没事骑马溜溜弯打打猎,城里行吗?

现在只顾着发展工业,到处乌烟瘴气,也没几个公园,除了一线城市更没人搞绿化,在草原上潇洒惯了的老爷子肯定觉得去城里是受罪。

萨仁也没说城里好不好,只说:“人家还说国外家家小洋楼呢,比华国好你们去不去?”

“那肯定不去,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地方。”这位说完也醒悟过来,叹了口气,“我明白了,等找到老爷子我们再商量吧,不行就先把他跟孩子留下。”

他媳妇不干了:“凭什么啊,回来之前不是说好的吗?”

萨仁阿爸怕他们吵起来,赶紧说:“先找人,找到人再说以后怎么办!”

萨仁留下几个值班的,其他人都派出去找人了,她跟阿爸自然也一起去了,阿妈留下来看孩子,就连刚回来正抱着纳兰不撒手的塔娜也被二哥拉着去找人。

达愣爷爷也要去,萨仁不放心,跟着达愣爷爷慢慢在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