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过,昨儿没回来今儿赶回来的李冬瓜和陈氏也赶回来了,带着李冬瓜自个雕的财神摆件当贺礼。
然后镇上的其他贺客也陆续到了。
最先到的便是宋文知一家。
跟着他们来的,照样有范进。
宋秋与范家两老的走动从来没有断过,但范家好歹是官身,范家两老自是不会亲自登门来喝酒的。
如今范进乃是范家老爷子身边的大管事,跟去年自个跟着来贺她客栈开张又不一样。
这会儿是受范家两老遣派来的。
两家都送了大礼。
宋秋亲自将他们迎进去,带着他们四下看看逛逛,然后请进内厅堂坐着喝茶。
紧接着,陆老爷和陆夫人夫妻俩并齐掌柜夫妇也一齐到了。
然后是吴掌柜带着他太太。
宋秋送了请帖的只有这几家,但没想到,没收到请帖的人也来了好几家。
一有方记杂货铺在此的掌柜,和仙福来的齐管事,还有宋秋经常光顾的罗记布庄的老板夫妇俩,以及甜点铺子左右几家铺子的老板掌柜。
比预料的多出这么多人,宋秋也没慌,幸好她想着有比没好,特意多备出了两桌席面的。
这下,也不至于慌手慌脚。
宋秋接待完了客人,陪着小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去内院大厨房忙活去了。
说好的沈氏他们来,她要亲自做席面的。
所有,她预备了几桌在内院,不跟外院的大席一起吃。
席面好些麻烦的菜她昨儿就把准备工作做好了的,今儿只管上手炒一炒,忙起来也快。
再把王氏调来打下手,加上林氏和王春喜两个,也忙活得很快。
午时正准时开席。
外院二十几桌一起发席,整个松山村老老少少全都来了,坐得满满当当,十二个菜的席面丰盛得很,男人们水酒也管够。
而内院摆了六桌,也紧接着开了席。
同样是十二个菜,但多了四道小吃。
唐老爷子和村长再加上莫太婆也被请了进来坐,再加上袁家胡家人以及梨花一家,满满当当的坐了三桌。
剩下三桌,便是镇上来的客人们。
宋秋陪坐沈氏他们这桌女客,推杯问盏,对诸位今儿专程而来表示感谢。
又起身去宋文知他们两桌男客那里都敬了酒,让他们吃好喝好的。
一顿饭,宾主尽欢。
饭罢,镇上客人陆陆续续告辞离去,宋秋一一相送,宋文知一家则留了下来闲处同宋秋一起喝喝茶摆摆闲,少顷,才告辞离开。
村里众人帮着撤了桌子,帮忙的妇人也把碗筷这些收拾清洗妥当,才各自端着剩下的席面回家去,还有多的,帮忙的妇人端不完的,也叫村里其他人家都分着端了回去。
酒席油水大,便是剩菜,那也是好东西。
然后便只剩下袁家和胡家众人,当然,还有梨花。
袁大栓他们本也要走的,但老袁氏坚定要留他们歇上一晚。
新房子进火要点灯三日,要亲朋住上一晚,也算是暖暖人气。
左右现下农活也不忙的,住上一晚也不耽误事,再加上现在屋子够,不怕挤,所以袁大栓和胡袁氏这两个当哥哥妹妹的便也点头答应留下来住一住了。
这也是老袁氏嫁人三十来年,头一回留娘家人歇,老袁氏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下午跟哥哥妹妹们摆闲,嘴里叹的都是孙女如今的能干,和她心里的安慰。
袁大栓等人也是附和,她有多不容易,没人比他们这些亲人明白了。
如今,也是苦尽甘来了。
这么大的房子啊,又这么气派,真是镇上的宅子都难比呢!
说着房子,老袁氏又高兴,拉着众人就溜达着逛花园子去。
总之,一下午的好消遣,还不怎么觉得呢,一晃就天黑了。
晚上除了自家人,就只有袁胡两家,人少,但挤着也坐了两桌的。
热热闹闹吃了晚饭,再坐着喝喝茶摆摆闲,时候不早了,就安排住宿。
袁胡两家加起来二十来个人,但完全不怕不够住,就二进院西厢房东厢房的六间客房就尽够住了。
厅堂里条案上点着的灯通夜不熄,足要点上三日。
今儿大宴宾客,搬进新宅子,宋秋心里头也算是一个记挂终于落下来了。
从此以后,就住在这新宅子里了。
新家大,且舒适,一切妥妥当当,真是惬意的日子。
自家三个人的住处是早就定好了的,今儿新搬进来,给邹氏等人怎么住的安排了下来。
宋嬷嬷就住在三进院里的西厢房,离老袁氏近,说话也方便。
邹氏,林氏,红黄蓝绿四个,王春喜姐妹,都住在四进后罩房,邹氏和林氏一人单独一间,其他人两人一间。
杜传福住外东院的客房,单独住,到时候同邹氏成了亲,这里就是他们两人同住了。
门房李大前和石婆子就住门房隔壁的这间倒座房,王来福余氏住外西院的倒座房,王春柱和田平也住外西院。
如此,下人房还剩了一些,如果后头再添人,也不会没地方安置。
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