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2 / 2)

一面世,人们就几乎把前一篇的忘记得一干二净。

但是因为有前科在,很多人都是对这个消息都是半信半疑的,说不定又是像之前的那样,用失实的报道来提高销量。

然而几天后,法国那边也传来了消息,那家时尚沙龙发布了今年的秋冬时尚游行的名单,希莱尔的名字赫赫就在上面。

希莱尔真的要去巴黎了啊?!

一时间众议纷纷,各大报纸都转载了这个消息,当中以美国的时尚杂志编辑、记者、时尚评论家等时尚界人士最为激动。

他们知道以希莱尔的成绩,他受邀是早晚都会发生的事情,而意外的是他接受了!邀请的还是巴黎最有名的沙龙,不是那些不知名的小沙龙!

这一举动说明他是不畏挑战的,即便他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欧洲那些知名设计师——虽说这不是一个比赛,但设计师之间难免会被拿来互相比较,所以这也是一次竞争。

即便如此希莱尔还是接受了,光是这份魄力就足够令人欣赏。

有人看好他,也有人不看好他,不看好他的人主要是觉得他的资历太浅了,就算他真的很有才华,跟欧洲的那些大佬比还是有点不够看。

但是不管怎么样,时隔多年终于有美国设计师走出国参加时尚游行了!

上一个被邀请去巴黎的设计师还是富兰克,那都是战争前的事情了,只是富兰克在人才济济的巴黎并没有取得好成绩,欧洲的时尚人士连他的发布会都没瞧一眼,最终黯淡回国。

这种感觉大概就跟2018年冰岛国家足球队成功出线获得了参加世界杯的资格一样,冰岛一向不是足球强国,能参加世界杯简直就是奇迹,作为冰岛人没道理不支持的——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大部份关注时尚的美国人都有这种感觉,他们是充满期盼的,希望希莱尔能在欧洲闯出好成绩,为美国争一口气。

不过……有心思细腻的人发现了一个盲点,那就是为什么《纽约邮报》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难不成他们真的有线人为希莱尔工作?

如此一来,之前那篇爆料说希莱尔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的报道说不定也是真的啊!

然而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时尚游行吸引去了,对于希莱尔的真正身份的讨论也随之被淹没。

与此同时,《纽约邮报》为自己挽留了一点声誉,迈可·克林特的位置因此也暂时保住了。

时尚游行的名单出炉后,欧洲那边肯定也有不少讨论,只是现在没有互联网,无法实时得知欧洲人的反应如何,最快也要在数天后才会传到美国来。

至于劳里太太,伊莎贝拉想来想去,还是让她自己递上辞职信。

因为她突然把人解雇了会令其他人不安,而她又不能给他们解释她这样做的理由,让劳里太太自己主动辞职是最好的做法。

大概是心里觉得亏欠了她,劳里太太没怎么挣扎便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提出了请辞。

……

伊莎贝拉总感觉有人在看自己。

笔尖一顿,她从设计图里抬起脑袋,发现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那么这道视线是从哪里来的?

她目光一转看向窗外,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便揉了揉眉心。

可能是太累所以出现错觉了吧。

伊莎贝拉一般在下午的四至五点离开工作室,有时会早一点,有时会晚一点,这取决于她的进度。

她其实是在去找迈可·克林特的前一天才收到时尚沙龙的信件,工作室上下都兴奋极了,终于要登上欧洲的舞台,对大家而言是极大的鼓舞。

她高兴的同时又有压力,不仅是因为她只有一次主办时装秀的经验,这次还要跟香奈儿同场较量。

但更多的还是跃跃欲试,时尚沙龙并没有规定设计师要展出成衣还是礼服,伊莎贝拉的想法是两者都要有。

她的上一次发布会只展出了八套衣服,放在时尚游行肯定是不够看的,至少得翻倍,这意味着她们的时间非常紧迫,只剩不到半年,所以她从现在就开始画设计图。

她今天五点离开,踏出建筑物的时候又感觉那道视线戳在自己身上,走向路边那辆福特的脚步倏然一转,步向另一个方向。

她想着可能是有些不死心的家伙想调查希莱尔的身份,所以跟踪她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来证明她就是希莱尔,于是她进了一家杂货店,装作要购物,实质是趁机看看外面有没有可疑的人物。

然而对方大概是隐藏得好,她并没有发现跟踪的人。

伊莎贝拉随便买了点东西便继续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巷子时故意走进去。

她躲在拐角处,听着渐近的脚步声,屏息以待。

一个人影现身,伊莎贝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对方按在墙上。

“是谁派你来跟踪我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