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春季,希莱尔时装店推出了春夏新款,这让她的热度在随着人们对时尚游行的讨论告一段落而稍微冷却后,又重返了小颠峰。
原因是大部份的款式都比较清凉,如无袖和吊带,裙摆在小腿之上,虽然卖的不错,但这为她无可避免地惹来了一些争议。
部份人认为女性穿得这么清爽是道德的败坏,哪怕已经1919年,满脑子父权思想的人还是不少的,女权主义者常常跟他们吵得不可开交,不同立场的媒体之间互喷口水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现在有论坛,那么在希莱尔的帖子里可能是这样的——
【姐妹们,希莱尔的春夏新款我冲了[图片][图片]】
【哇好好看,感觉很清爽的样子。】
【布料这么少,这是妓/女的衣服吗?】
【楼上的,穿什么关你屁事哦?】
然而这就是她想要的效果。
伊莎贝拉的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女权牌。
女权在现代就像一张无往而不利的牌,谁遇上了它都要退避三分,就算现在相距一百年,它的威力也不能小看——特别是最近关于第十九条修/正/案的争论是最热门的时事话题,越来越多的妇女意识到她们要争取自己的权益,穿衣就是其中一种她们去表达自身对父权社会的反抗,社会希望她们穿得保守,她们就偏不要保守,近乎于一种反叛的意识。
社会一直以来对她们的压迫在战后得到了爆发,她们急切地渴望自由,妇女出来工作已经不再是稀奇的事情,女性的劳动人口比例增加后,她们的购买力和消费力在市场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媒体改变立场去获得她们的支持,更多的商家会特意去迎合她们的需求,推出以女性为目标客户的商品。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她将希莱尔塑造成为一个拥护女性的品牌,是同时迎合了她自己和市场的需求。
况且希莱尔本来就很受女权主义者的欢迎,她曾多次公开发表支持女性的言论,又维护过工厂女工的利益,名字早就被媒体跟女权联系起来,虽然起初她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去做这些事情,不过这些无心的举动的确为她树立了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形象,那为什么不把这条道路走到彻底呢?
“就像我一直所说的那样,女性怎么穿衣是她们的自由,我的工作就是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款式,要不要从传统的框框里跳出来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在《时尚芭莎》访谈里如此说道,“我希望我的衣服为她们带来力量,当她们穿着希莱尔的衣服时,她们感觉自己是美丽的,有魅力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目光。”
纽约的夏天可是非常热的,在这个没有空调的环境里穿大长裙不是人人都受得了,这些衣服在某程度上对她们而言是一种解放,嘴巴上说支持女性这些漂亮话人人都会说,但真正用行动去证明这一点的却少之又少。
因此这番访问被各大报纸所转载,事实证明希莱尔的定位还是很吃香的,她的设计理念广受认可,又一次斩获了女性们的好感,如《纽约时报》所说:“希莱尔不是那些为了赚妇女的钱而忽然支持起女权来的狡猾商家,在他还不是那么有名的时候他就已经很重视女性的利益,例如他曾为女工……”
如果你在纽约街头访问一些时髦女郎对希莱尔的看法,除去对她无感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有五成觉得她的衣服好看又舒适,三成觉得贵,还有两成是——“哦,那个支持女权的设计师啊”。
打着这张牌,伊莎贝拉的女性身份反而会成为她的武器,为品牌增加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
威尔逊夫人为什么在女性之间这么有人气?因为她是社会少数的女性精英分子,而能够混到她这个层次的女性是非常的少,掌握实权的向来都是男人,哪个公司或者机构的高层不是清一色的男性?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者想要争取的其中一个权益,但是哪怕她们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个被男性长久支配的社会都难以实现,因此威尔逊夫人之于她们是一个男女平等的象征。
如果著名设计师希莱尔也是一名女性,她们会有什么反应?可能是惊讶,可能是难以置信,但是这些情绪最后都会化为希望——希莱尔跟威尔逊夫人一样,让她们看见了一种可能性,女性也能拥有不逊色于男性的能力,跟他们一样身处高位。
而且威尔逊夫人还是靠丈夫才能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她可是从头到尾都靠自己打拼,她身上还能再加一个“美国梦”的标签。
只要营销的好,这样的故事在现时的风气下注定深受喜爱和歌颂,伊莎贝拉的马甲亦能脱得理所当然。
——你不接受?那就等着被口水淹没吧。
所以九月的时尚游行尤其重要,她不仅要在欧洲取得好成绩让国内的人看,也是她第一次以希莱尔的身份亮相,在那之前她要有意识的去建立一个这样的形象。
工作室陆续开始制作发布会的秀服时,芝加哥分店的装潢差不多收尾了,金百利公司也完成了生产,正在准备投入市场,伊莎贝拉的营销计划书亦提交了上去,获不获接纳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样的一个产品只要宣传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