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冲突。”
朱元璋此时神色稍缓,显然听进太子的话。
“为我大明立功者,不管是何身份,我大明铭记之,大明臣民皆祭之,凡我大明一朝,永不曾忘,必能让天下臣民为我大明更加尽心尽力。”太子一波操作的用心是为收拢人心,以令天下人为他所用。
“好,好!”原本生气的朱元璋听着连连赞一声好,道:“这件事由标儿去办。他们吵他们的,你办好这件事,必能令天下人心臣服,以后无人敢不服你。”
太子一顿,同样为朱元璋的信任而欢喜,与朱元璋作一揖道:“谢父皇。”
朱元璋挥挥手道:“天下江山将来都是你的,你做得越好我越高兴。正好,也让你娘知道,咱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她那些担心大可不必。”
好在朱元璋没有忘记太子提起此事同马皇后有关。
也好,凡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朱元璋瞅了太子几眼道:“此事你细细想想,拿出个章程来。至于你娘那儿,你多去看着点,也帮我说几句好话。”
后面是重点,重中之重!
朱元璋想到他往马皇后的眼前凑,马皇后当作看不见,他同马皇后说话,马皇后愣是一句不接。
对,马皇后是不赶他不错,不赶也没有要留人的意思。
同旁人能说说笑笑,对着他冷着一张眼,完全当他不存在。
朱元璋每每想到这儿,心里就跟被火烧似的,难受得很。
“儿臣说了。”太子能不帮着朱元璋说话?
可说了有什么用?他劝马皇后的大道理,什么朱元璋设锦衣卫,不过是为了掌控天下,查查贪官污吏,更多是为百姓着想。
道理马皇后不懂吗?
马皇后连朱元璋那点私心,那份控制欲,那生怕被人夺去天下的恐惧全都说出来了。叫太子无可反驳。
在马皇后看来,朱元璋设锦衣卫私心比公心重,而且对大明后世影响极其恶劣,这正是马皇后一意反对,为此不惜和朱元璋大吵一架的原因。
朝廷上掌审讯缉拿的部门还少吗?
说句不好听的话,朱元璋任用为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做的什么样的事,马皇后一清二楚。
用什么样的人,已然证明朱元璋的态度,马皇后想到一个个案子牵扯出来的人。那些死去的人啊,血并未干,朱元璋忘得了,马皇后忘不了。
太子想到马皇后痛心疾首的样子,又怎么能继续劝下去?
朱元璋当着太子的面用不着掩饰,指着太子道:“你说你娘是不是糊涂了?朝廷上的事咱们说好的,就算我们有争议,总得讲道理。哪有她这样,直接当我不存在,我跟她说话,站在她跟前,她就当没有我这个人。”
每每思及此,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睛,该生气,一想又气不起来。
太子抬眼瞟了朱元璋一眼,讲道理什么的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马皇后面前,朱元璋是讲道理那一个?
朱元璋注意到太子的眼神,话不太好说了,挥挥手道:“算了算了,回去好好养你的身体,我和你娘的事我自己想办法。”
显然想到再让儿子操心他们夫妻的事,不太像样。
太子的气色看起来养了些日子,好些了。须得再接再厉。
太子自知不该多插手,立刻退去。
第一时间去寻马皇后,正好朱至在,太子问:“有功于大明者,生者何赏,死者何安,你皇爷爷让我拿出个章程来。”
马皇后眼睛一亮,朱至马上如同倒豆子一样的把后世对于建陵园,烈士陵园,以及惠及后世的政策全倒了出来,尤其该定下一个祭奠将士的日子。
为我大明战死之将士,于国有功,于民有功,我等世代自当铭记,若没有他们的舍身忘死,岂有大明的安乐太平。
将士者,自上战场,早已料到马革裹尸,可是为了天下太平,为了边境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们前扑后继,一往无前。如此壮烈之举,不该铭记吗?
太子听着朱至一套套流程下来,惊叹无比,立刻道:“你是早想好了等着呢?”
朱至不太好意思,毕竟这些不是她想出来的,她不过是借鉴,但是功劳好像也只能归她头上了。她总不能自己把自己卖了!把上辈子的事说出来。
“我也是通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想到未尝不可推广天下。为大明战死之士,一个都不应该忘记。”朱至还得寻个借口,但为将士们讨一个尊严,她认为理所当然。
“以前战死的将士,如今那些大将还在,正好趁他们都在,把各地的陵园修建起来,战死将士的家眷也当继续安抚。像至儿说的,既有功于国之后,国家当以厚待之。他们因国不能为父母养老,我们朝廷得帮他们养老育小。”有些事马皇后早已做顺了手,只不过大明建立,马皇后开始将这些事交出去了,也不知是不是做得很好。
太子应下,朱至道:“一个个省府来,最好能派专人去。”
这个建议下来,不约而同,马皇后和太子都将视线落在朱至身上,明显两人都觉得朱至再合适不过。朱至......
她,她就是想到其中猫腻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