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出气(5 / 6)

不跟秦王好好的说道说道,就为了让他愿意配合。

“王妃在你看来也是一个化敌为友的人?”秦王终于捉住重点。

“这就取决于二叔了。”朱至绝对不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毕竟这件事要是成了,最大的功劳绝对是秦王,她怎么还能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这不是过分了啊!

秦王上下打量朱至,最终摇头道:“你说我们家怎么就出了你这样的一个人呢?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朱至对此难得严肃的道:“我宁可在后头多算计,也不愿意战场上死去更多的将士。”

此话让秦王肃然起敬。

“你做得对。”秦王不是那坏到骨子里的人,更不是不拿人命当回事的人,因而他能理解朱至对生命的看重。

是以,秦王一拍桌子道:“行,就那么定了,这事我干。”

哎哟,得秦王这话也是不容易,朱至也拍案道:“行,那我就等二叔的好消息。”

比起等秦王的好消息来,必须得是先等着秦王妃的消息。

北元使臣一再求见朱雄英都没能见着,偏大明对他们的控诉也给了反驳,怎么,他们进应天的时候不着急要见他们的太孙,如今反而急起来了?

大明的太孙,是他们想见就见,不想见就不见的?

笑话!进了大明的京都就该守大明的规矩,真以为现在还是他们元朝,由着他们蒙古人在大明指手画脚?

为了这事,朝廷上也有了争执,有人觉得不必和北元的使臣闹得太僵,眼下两国不是在准备议和,再开互市?既如此,不如早早和他们接上头,该怎么商量事就怎么商量。

对此,马上有人怼了。呵!真是觉得使臣远来就可以不守大明的规矩?你是被蒙古欺负太久,跪得太狠,以至于大明朝建,至此我汉室得以挺直腰板,你们反而不乐意?

客,什么客?客随主便是为客。

反过来,当客人的想要凌驾于主人之上,对主人家的事说三道四,不把主人家放在眼里,是为恶客。

你们不要脸的吗?客人往你们脸上唾沫,你们还能怡然自得?

啊,你们这么不要脸也是你们的事,跟大明朝没有关系。

你们可千万别忘了,朱元璋早就放过话了,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哼,不说完全践行朱元璋的这点要求,至少是不是一个个也别总想着怎么才能让大明朝跪着迎北元吧。

大明与北元之战,是国家之争,天下之争。显然,北元败了,仓皇逃出,这才有了北元。

大明得天下,几次与北元交战,如今天下依然在大明手里,由此可见大明的强盛。

有底气的情况下还求着北元,你们真不怕丢尽汉室祖宗的脸?

显然,我方输出完败那想给北元脸的人,那就不用说了,朱雄英想什么时候见北元的使臣,只须看北元的态度。

北元的人未必不是想通过大明的朝廷达到施压的效果,可惜他们没有捉住重点。

大明朝的君臣,君强臣弱,这是朱元璋凭一己之力杀出来的。

朱元璋都不乐意北元进了应天还敢不把他们大明放在眼里,有人反倒迫不及待想求着北元对他们多看几眼?

怎的?北元的人多看他们几眼就能让他们成仙成佛?再不济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切,朝臣们是不是应该牢记一点,他们的俸禄都是谁给的?

被异族欺负太久,久得他们都忘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人,无须再旁人面前低人一等了?

朱元璋就意识到了,纵然他驱除鞑虏,不再让汉人成为最下等的人,可是跪得太久的人,依然控制不住的跪着,面对前来大明议和的北元使臣,他们竟然会从心底里生出畏惧?

这点发现是让朱元璋很不乐意的。

汉人也罢,各族人也好,朱元璋可从来没有分过几等,而是一视同仁,只要入大明境内,守大明之法,不管是什么人,那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并不将人分等,可他不分,有人打从心底里还分是吧。

早朝之上朱元璋一句话都不说,可是下了早朝后,朱元璋就得跟朱雄英叮嘱,“北元的人,好好治治他们,好让大明的臣子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大明今非昔比了。”

所谓今非昔比,那是因为,自宋以来被异族欺负,国家分裂,汉室被欺压,无能反抗的局面已然由朱元璋终结。

就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都已经夺了回来,大明不再是宋,由不得别人到他们的地方指手画脚。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十分凌厉的道:“我大明境内,由不得别人的做主。”

哈哈,朱元璋听着那是相当的高兴,立刻走到朱雄英的面前道:“对,就得这么硬气,若没有这份硬气,岂不是要由着别人轻看我们。”

太子对此也十分认同。朱元璋打下的大明天下,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在有底气的情况下都做不到硬气,由着外人在他们的地盘无视他们,那大明就成了最大的笑话。

“孙儿已经让二叔给二婶传了几句话。想必二婶攒在心中多年的怨气,也会想趁此机会宣泄一二。”朱雄英早就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