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了。他仔仔细细给每个都改了备注,一眼望去整整齐齐,强迫症一本满足。
拉完群,始皇在文臣的群里发布了重要指示:
“懂律法的都过来一趟。”
有臣子不用白不用,他为什么要一个人绞尽脑汁地思考,当然是把臣子喊来一起加班。
李斯等人迅速集结,很快抵达了乾元宫。
人群里还有点意外之喜。
商鞅被推了出来,蒙毅介绍道:
“陛下,此乃商君。”
始皇满意颔首:
“不错。”
然后张仪也被推了出来。
虽然张仪在律法上没有特别出名的建树,不过无所谓了。始皇一朝的臣子只是想借此机会给陛下多介绍几位名臣而已,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
如果说先王们的心腹爱臣被带来了,还算可以理解的话。这之后被推出来的吴起、乐毅等人,就有点离谱了。
这几个以前都不是跟着秦国混的,各有各的赏识之君。虽然大部分结局都不太好,但只有少数是伯乐亲自动手的,基本还是继任者不做人。
像李悝那种纯粹因为自己判案判错了自杀谢罪的比较少,这种就不会弃伯乐而去,目前还在旧主手底下干活。
这头乐毅说:
“我为燕国鞠躬尽瘁,奈何燕惠王容我不得。若非那蠢货猜忌,我早助燕国灭了齐国,哪里还要等大秦动手!”
说到这里乐毅就要气死了。
他把齐国打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已经定好了消磨齐人心性的计划。多给他几年,齐人就会彻底绝望,再不想着复国。
燕惠王倒好,非说他留着齐国一城不灭是想自己当齐王,根本不是为燕国着想。
一生功业毁于一旦,乐毅感觉自己半辈子白忙活了。燕惠王不感激他协助燕昭王振兴燕国就算了,还这么对待他,他咽不下这口气。
所以哪怕死下来之后燕昭王仍旧对他礼遇有加,努力想要消除他和儿子之间的隔阂,乐毅也敬谢不敏。
燕惠王也是个人物,赶走乐毅之后发现没了乐毅的燕国就是个弟弟,又开始后悔。
原本乐毅死前其实已经和燕国重修旧好了,毕竟燕惠王都认错了。身为臣子还能怎么办呢,继续拧着只会被人骂不识好歹。
但是吧,来了地府之后燕王不再是王。乐毅又听闻其他位面的人说始皇帝如何如何宠信功臣从不忌惮……
乐毅目光灼灼地看向始皇:
“陛下!您真的不会担忧臣子功高震主吗?”
始皇并无被冒犯的不悦。
他平静地反问:
“何人能有朕功更高?”
乐毅哈哈大笑,说自己转投大秦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听闻其他位面的大秦,六国里五国都为王翦父子所灭。然始皇帝陛下依然从无忌惮,光这一点就无人可敌了。”
吴起也跟着微微一笑,又叹了口气:
“我也是命不好啊!”
吴起比乐毅的经历还曲折。
他先是为魏国的魏文侯效力,帮魏国弄出了名垂千古的古代特种兵部队魏武卒。魏武卒有“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的辉煌战绩,可见吴起对魏国的贡献。
结果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听信小人谗言,他只好转投楚国。
去了楚国也没捞到好,辛辛苦苦帮楚悼王弄出了吴起变法,令楚国南征北战少有败绩之后。楚悼王死了,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次倒不是楚悼王的儿子不做人,而是被吴起变法影响利益的楚国贵族没忍住。他们趁着楚悼王举办丧礼的时候射杀了吴起,吴起哪怕往楚悼王尸体旁边躲都没用,尸体都被他们一起射成了筛子。
刘季缺德地笑话道:
“楚悼王疯了一样整天找那些贵族的麻烦,都好多年了,一直没消停,现在楚地乱得很。”
主要尸体被这么损毁之后,楚悼王的阴寿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本来诸侯国君功德就有限,被这么一整肯定要跟人拼命的。
幸亏楚悼王还算英明,又有吴起变法这段时间带来的功德,才不算损失惨重。
但古人嘛,都在意自己的遗体,谁乐意死后被人这么对待呢。
吴起摇了摇头:
“光是得遇明主也不够,还得明主的继承人也能靠得住。我观太子殿下仁德孝顺,必不会重蹈那些人的覆辙。”
吴起反正是不想再经历一遍被继任者背刺的事情了。
楚悼王的继任者看似没动手,实则还不是无能。又或者是故意纵容,拿他平息贵族的愤怒。
若非大秦出了个始皇帝,就惠文王对商鞅的手段,商鞅也得掂量一下要不要继续在大秦待着。
始皇看了吴起一眼,沉吟片刻说道:
“朕之太子自然与旁人不同,便是朕英年早逝,他也会好好对待李斯等一众功臣。”
前世便是如此,李斯没有步商鞅的后尘,是荣耀加身地活到寿终正寝的。
所以有个好儿子真的很给自己加分。
——虽然始皇帝哪怕没这个加分项也足够让人才们主动来投了。
尤其如今大家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