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125(捉虫)(1 / 4)

做出这个决定,将其付诸笔尖的那一刻,李治发现,这个决定好像并没有那么难下达。

就像是英国公和李弘所说所表现出的那样,就算他当真因风疾不能自主,对于女儿L插手军权感到局势不受控制的恐慌,在其余的种种威胁面前,这都只能是被摆在后面的东西。

阿菟怎么说也是他和媚娘的女儿L,是他亲眼看着长到这个年纪的女儿。在她身上流着的,是李唐王室的血!

在天子病弱,朝政不安,边境有变,番将实多的情况下,他怎么能不相信皇后母女对他的忠诚,对太子的忠诚?

他甚至该当如同英国公所说,给阿菟以更多的成长空间。

大唐边境的局势复杂程度让人头疼到了什么地步?

高丽、新罗、百济这三方拥挤在这片半岛上的情况,可能还算是其中没那么糟糕的。

当吐蕃和吐谷浑的矛盾被摆在台面上的时候,原本地处荒僻的吐蕃已在悄无声息间长成了一个巨大威胁。

安西都护府以西的一片也始终处在领地争端之中。

若是阿菟在这一片交战中表现出的天赋能被用到西部、南部的边境上,让李弘这位继任者能稳坐中央,李治不仅该当奖赏,还应当对她有着更为破格的奖赏。

唯有如此,才能让她不必因为性别和年龄的影响,遭到番将的小看。

……

“陛下今日的心情似乎不错?”

当第一日李治找上武媚娘的时候,她端详了一番李治的神色,开口说道。

“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而已。”李治不打算将自己之前的纠结继续搬到台面上来,朝着武媚娘说道:“你说阿菟的生辰之时,我若将她的封地食邑加到千户如何?”①

武媚娘凝眸对上了李治的目光。

在这份稍纵即逝的打量之中她可以确信,李治说出的这句话绝非试探,或者是什么被迫做出的决定。

而更像是为了应和此前的那句“重礼”之说。

想来也对,对于李治来说,给出千户的实封并非难事,毕竟自贞观末期开始,诸子弟亲王实封千户以上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定例,逾越这个规矩的也不在少数。

他如今所做的,仅仅是符合了李弘所说的那样——

阿菟的立功远比她的两个弟弟多,也该当能有比他们更高的官职和待遇才对。

这是一种再公平不过的评判标准。

武媚娘问道:“陛下不怕朝臣觉得此种封赏有逾越之嫌?”

哪怕是长公主,领到的实封也不过三百五十户,而从公主的三百户到阿菟如今的这个一千户,算是翻了三倍还多。

李治却坚定地答道:“若他们觉得此举有所逾越,那就烦请他们亲自往昭陵、往太庙走一趟,让他们告知于先帝,他所希望收复的高丽土地,已由他的孙女给拿回来了,现在他的儿L子想给他的孙女多赐予一些奖励,就问这算不算是不合规矩。”

他不仅要赏安定(),还要赏赐苏定方和刘仁轨(),也要给任雅相与庞孝泰举办风光的葬礼,看看这些朝臣之中,到底能否因此重赏而被逼迫出几个有武将之才的人!

“那我看陛下得头疼了。”

李治回问:“这是为何?”

武媚娘:“起先只有三百户的时候,阿菟虽然犹豫于要将这实封选在何处,左不过就这么点人,在眼皮子底下框定一块地也就是了。现在有了一千户……”

她没继续说下去,但言外之意已经在打趣的话中了。

一个连偷跑上战场这种事情都敢去做的小公主,在选封地这件事情上,她必定更“敢作敢为”。

李治又觉得自己有点头疼了,忍不住回道:“这件事容后再说吧。”

他今日已让人将圣旨送往高丽了,除却熊津大都督府和高丽的安排之外,其他的各种事宜以及官职委任都等到献俘典礼上再行宣读,不需要耽搁太多的时间。

估计还得要个半月一月的工夫人才能回来。

起码他还可以再晚一点再为难此事。

不错,就是如此。

“此外便是,我已应允了弘儿L,让他随同你一起筹办迎接之事。”李治的话音微微一顿,又道:“他也确实该当多接触些正事来历练了。”

若是参与到那巡视府兵之事对他来说还过于劳累,那就先在京城脚下多接触些人吧。

总得让太子立得更稳一些才好。

武媚娘答道:“此事我会适当放手的。”

但在送李治离开后,她望着面前的卷宗,在目光中闪过了一丝锐利。

陛下只觉这是母亲带着儿L子历练实务,武媚娘自己却很清楚,当太子也一并参与到此事之中的时候,作为太子生母的皇后可就有两面好用的大旗了。

更妙的是,她所迎接的人里,还有她的亲生女儿L。

陛下啊,您可知道,与其寄希望于您赏赐下来的恩德,还不如用足够的能力和权势摆在外头,由自己来争取!

------

皇后是这样想的,远在辽东的李清月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

这封诏令在半月后送到了高丽的境内,但真正在苏定方和李清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