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高产作物(3 / 4)

面,自己就拎着篮子跑进玉米垄里,扑哧扑哧很快掰了一篮子青皮包着的玉米棒。

出来,他举着篮子问道:“哥,这些够吃不够?”

苏辰看到他头上顶着一根玉米须,坏心情一扫而空,笑道:“够了够了,你快出来吧,拿凉水洗洗,不然脸会痒。”

康熙站在地边掰了两棒,掰开青嫩的皮,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黄色玉米粒,就算没有农业常识也知道这是很好的作物。

怪不得儿子说这是个能给他解决大问题的惊喜。

“阿玛,你掰的这个还没熟。”苏辰过来,看到阿玛手里另一只还没有抽条的小穗子,连忙提醒。

康熙已经把这一只小穗子也剥开了,里面是嫩嫩的玉芽之色,他掂了掂小穗子道:“这样嫩的玉芽色才应是玉米,这一只长黄的,老了。”

苏辰:难道这才是玉米名称由来的真相?

他看看阿玛手里的剥开的小穗子,还没有充分沉淀淀粉的一颗颗小玉米呈晶莹的嫩白色,如同羊脂玉,而此时小玉米粒的形状,也和大米很相似。

苏辰有些受到暴击,怪不得之前好几次,周大娘都提醒他玉米能吃了。

原来他们都是在玉米嫩嫩芽的时候就摘下来吃的?

回去一问,周大娘果然点头,指着保成篮子里摘到的几颗嫩穗子道:“这个吃正好,其余的便有些老了。”

苏辰:“那你们就没想过,让这些玉米都长老到不能再老才收吗?”

“那可怎么吃呢?”周大娘笑道:“小穗子收下来晒干,日后下锅也很好吃。”

苏辰更无语了几分,道:“麦子怎么吃的?”

周大娘:“磨面蒸馒头啊,”说着恍然大悟的点头:“主子说把玉米长老了再收,磨成粉吃?”

苏辰:“是啊。这很难想到吗?”

“不难是不难,”周大娘笑道:“可咱们一直都是那么吃的啊,听说还是个洋人教的呢。”

苏辰明白了,洋人那边根本没有石磨。

他们做面包的历史都是从三四百年前才开始的。

现在倒是庆幸周大娘足够听话,没有自作主张在玉米“能吃”的时候都给他摘下来。

苏辰赶忙郑重交代:“周大娘,地里的那些玉米,都等长老了再摘啊。”

周大娘手里揉着一团面,这是一会儿擀面条盖在洋芋炖土豆上的,笑着道:“主子真要等着长老了吃?”

苏辰点头:“是的,我还要留很多种,你跟其他人也说说,别给摘了。”

“主子放心,”

周大娘答,“您出去等着,这里热火朝天的,再热着您。”

苏辰这才离开。

坐北朝南的堂屋里,梁九功从辰王的田地里偷来两只圆滚滚的大寒瓜,这时正跟他顶头上司讨巧:“爷,您瞧,不愧是小爷种的寒瓜,比那瓜农专门种的上贡的也不差什么了。”

苏辰走进来,问道:“梁公公,我的瓜地你是怎么找到的?”

梁九功缓缓转过身,一脸谄媚笑容,说道:“王爷,您不知道奴才的鼻子好使着呢。您那瓜田里种着香瓜甜瓜,奴才闻着味就过去了。”

说话的时候,一个侍卫提来一桶清水,梁九功便把他摘的寒瓜、甜瓜都湃在凉水中,嘿嘿笑道:“待会儿啊,奴才切好了瓜给您一块最大的。”

苏辰知道他是故意这么说讨阿玛高兴呢,笑了笑点头。

这就没有下文了?

梁九功在心里道:辰亲王都没有别人会接茬儿,显得都热闹不起来了。以后等宫里的三四五六七八三位阿哥长大,各种各样会讨巧的孩子都有了,也不知辰亲王会不会失色。

康熙脸上带着笑,看起来心情却是很不错。

一方面是儿子从民间给他翻腾出来这么多高产的作物,一方面也是由于梁九功的插科打诨。

苏辰坐下来,康熙就问儿子对于推广这些作物有什么意见。

苏辰看向保成:“阿玛,保成现在也学着办事了,不如让他负责这个?”

保成吃着一条甜瓜,道:“我忙着呢,这个事儿还是哥来办。”

尽管苏辰尽量避免参与这些和朝堂有关的事,却知道他作为一个王爷避不开,可这样明显能收民心的好事,他还是不做的。

苏辰摇头,指了指自己的肩膀:“我可得好好的修养一阵子,作物推广的事情繁杂,还是你来吧。”

保成直言道:“你就是想让我落好。”

苏辰笑道:“你是太子,很大程度上能代表阿玛,这是给阿玛落好。”

康熙点着头,突然觉着有些不对,辰儿这么说,是不是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