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学校的路(2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1527 字 2023-06-06

注意,还是免不了少许大碴子味。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话虽然从56年就开始推广,但这年头能说麻溜的,还真不多。  耳边尽是各种方普。  大名鼎鼎的五道口,到了。  徐庆有们也彻底傻眼。  这他娘的就是个农村啊!  放眼望去,还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这帮娃不知道,海淀素有京城粮仓之美名。  京西稻、玉泉鸭、四季青黄瓜、大久保桃子和北安河甜杏等农副产品,享誉京城。  “卧槽,老贼你看!全是泥巴路,铁路横在中间,咋的,还真有火车搁这穿呀?”  答对,没奖。  李建昆也没心情笑他,日后的宇宙中心啊,这会确实挺磕碜。  说它农村吧,有点拉踩之嫌,会侵犯到后世某些人的信仰。  是的,五道口后来在许多人心中,俨然成为一种信仰。  形象点的说法,涉及到一个颇有年代感的词汇——  城乡结合部。  车斗里,充满沮丧的味道。  但更让他们沮丧的,还在后面。  永远不要相信影视作品里所呈现的,这个年代的北大样貌。  真实情况是:  作为主校门的西门,远没有那么红艳,岁月斑驳,尽刻其上。  燕园内,战争和洪流带来的创伤,触目可见。  湖光塔影多了抹寂寥,古木参天少了份绿意,眼前的底色主要是灰黄——  附上一层灰蒙的各式建筑。  大片光秃秃的黄土地。  当然,相较于更多地方,它还是美的,毕竟底蕴在。  解放大卡,停在学四食堂门口。  这座食堂还未投入运营,火急火燎刚落成,以满足今年大批新生入学的需求。  多年后,学四这个颇具情怀,但不够雅致的名字,会被“燕南美食”所取缔。  里面有道菜,酒香坛肉,堪称一绝。  北大食堂也会逐渐发展至11个。  食堂门头上,拉起一条红色横幅,上书三个大字:迊新站。  大伙拎着大包小包下车。  这年头行李箱远未普及。  被子扛肩头,其他琐碎用网兜装,兜内必有三件套:  红双喜的瓷脸盆。  淡黄色印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磕磕碰碰露黑底的搪瓷缸。  甫一下车,大伙就被“迊”字,给整懵了。  “迎吧?”  “对对对,迎新站嘛,迎接咱们新生的。”  徐庆有问:“老贼,你认识这字不?”  李建昆随口道:“zā。”  “没错,这位学弟说对了,读zā。”  带队学长看向李建昆,露出赞许目光,在这片学识之地,有文化的人永远最受尊敬。  “去年12月,新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迎的简化字”。  学长解释道。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个春节,将一个惯用的常见汉字,及时更新过来。  由此可见,北大学究之严谨与认真。  不过后来,迊字还是停用了。  “大家进吧,各自找组织!”  学长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