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围成在读书人中间。
几人对视一眼,只要他们和这些读书人抱成一团,就能顺利出去,现在的禁卫为了不激发矛盾,肯定是不会提出挨个挨个验证身份的,他们巴不得这些读书人立马从皇宫滚蛋。
等大齐的人有那个空闲去关注周复礼他们的时候,他们估计都不知道走多远了。
不过,周复礼他们走进读书人群中的时候,周围的文人还是投来了疑惑的表情,这几人怎么站他们旁边来了?好像也没见过。
司马鹿鸣正要开口,想办法糊弄过去。
这时旁边就有读书人道,“这是我们清风书院的学生,进来的时候走得比较乱,现在才找准位置。”
说完话还微不可察地向周复礼几人使了个眼色。
密谍!
果然韩寓不可能不在读书人中安排接应的人。
这倒是方便的他们隐藏身份行动。
疑惑的几人心道,原来如此,刚才的确乱了点,然后又全身心的投入韩寓的上表谏文中去了。
声势浩荡的一群人,反复的齐颂谏文,从上午到了下午。
皇宫从最开始的混乱不堪,也慢慢变得有了些秩序。
至少知道是他们开国皇帝留下的齐民谏君王的祖制,而不是什么人攻打进来了,心里轻松了不少。
最终,在箫争大声回应中,这场轰轰烈烈,震惊京都,震惊大齐,震惊天下的上表君王的突发事件才宣告结束。
“朕有罪,朕治下的朝廷腐朽不堪,朕愧对百姓,朕带领的权贵不思百姓之苦,贪图享乐,朕一定会认真实施均地制,惠及百姓……”
这次的齐民谏君王十分的成功,因为陛下连“罪已昭”都弄出来了。
只是,小皇帝看上去激动了一点,差点从凳子
上面蹦了起来,能不激动吗?文昌公此举,简直就是他口渴了将水送他嘴边。
陛下轻易地就承认了朝廷的错误,承认了权贵的**,还承若会实施均地制度。
倒是让一群读书人有种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当然,那群权贵们现在的脸色就没办法看了。
从此以后,天下皆知,他们大齐的朝廷有多**了,他们大齐的陛下要实施均地制了。
但现在他们有什么办法,齐民谏君王,谏的是君王,是要得到君王的承诺,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还能冲进皇宫阻止不成?
他们可不是手持圣人书的读书人,他们冲进去那就真是造反了。
所以,当韩寓带着人踏入皇宫那一刻,他们能做的仅仅就是在皇宫外等着看着。
他们现在期望地就是这场闹剧赶紧结束。
齐民谏君王,是让君王答应一些事情,但弄出这个制度的开国皇帝何曾想过,君王也有无法掌控朝廷的时候,答应了也实施不下去的。
韩寓带着人声势浩大的进了宫,有了结果后,又声势浩大的出了宫。
等在宫外的百姓激动得哭了,因为韩寓一出来就大声对百姓道,“陛下已经答应责令朝廷实施均地制度。”
惊天动地的哭声。
读书人中,周复礼却叹了一口气,看着这些激动的百姓,眼中流露出一丝悲哀。
朝廷要是掌控在箫争手上,箫争的这句承诺的确重如千金,但现在嘛,听个开心也就罢了。
韩寓带领的齐民谏君王就一点用都没有吗?
不,非常有用,至少让大齐的百姓知道,大齐的陛下是真的愿意实施均地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以前的传单上虽然也表明了箫争的态度,但那些纸张毕竟不是来自官方,真的假的谁能说得清楚?
百姓一但为了这种事情和官府作对,官府就有借口找闹事的百姓的麻烦,因为那传单虽然传遍了整个大齐,但谁知道上面写的是真是假。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韩寓带领的齐民谏君王,就像得到了官方承认一样。
哪怕是朝廷阴奉阳违的做些什么,也会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周复礼比任何人都明白,哪怕做到了如此地步,想要在
这个时代颠覆制度,也是不可能的,箫争做不到,他也做不到。
现在的这些人的欢呼,不过是还没有看清事实,徒劳而已。
周复礼他们几乎是在欢送的人群中,走过大街的。
然后又走了好远,欢送了人才少了,读书人也各自抱拳告别。
他们居然没有死,估计也得回去消化消化,冷静冷静。
等其他人都走光了,韩寓才带着他们向河边走去,“渭河上已经打点好一切,只要抢到那艘船就能安全离开?”
他原本安排了更多的接应的。
周复礼回复道,“渭河又宽又急,只要我们上船,就没有人能拦下我们。”
而且比在大齐境内逃窜还要安全得多。
他们就是这样从大魏一路逃出来的。
周复礼他们的那艘船是被大齐人看守的,等周复礼他们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场血腥的争夺战。
而守卫船只的大齐人差不多已经躺地上了,也亏得现在京都乱,不然他们这么抢船,早有大齐人来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