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事件管理者(17)(2 / 2)

贷不择手段的追债。

侧面说明赌博堪比无底的黑暗深渊,一旦陷入,无论你有多少钱、百千万家底,都经不起赌桌上一时的冲动,一次次以赢回本金就收手为借口的胜负心、妄想一雪前耻而永远学不会适可而止的不甘与贪婪。

*

干脆一次删除「心脏病」、「转卖工厂」与「赌博」。

这个版本的戚余臣性格内向,但有钱。

几次拒绝他人靠近之后,不免被同学们视作心高气傲的富二代,受到些排挤冷待。

不过好在他就读于省排名第一的名校,学校氛围好,纪律严。不喜欢他的人只管远离他,无视他,倒也没有人特地针对他,跑到面前恶言恶语。

意外出现在初二的暑假,戚余臣被绑架。

绑架犯向戚家索要八百万现金,戚爸选择报警。

现金交易的当天,警察部署得当,当场捕获犯人。

调查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这竟是一场惊世骇俗的父子联手作案。

——戚爸昔日下属陈潭,因曾经提出购买工厂被拒绝,投资其他项目失败,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处于一种隐秘的嫉妒心,他认定戚爸夺走他的成功,一直秘密关注着戚家的发展。当发现对方的日子越过越好时,即将又拿下一笔毛利润近三十万的大单子之时,他忍无可忍,策划并实施了这一场绑架案。

经盘问,陈潭承认,他现居在农村老房子,一开始将戚余臣关在用来储藏食物的狭窄地下室中。

一次喂食的过程,不慎被亲儿子陈谈发觉异样。

随后陈谈自愿加入绑架案,就悬疑剧中的剧情,几次给陈潭提出意见。且在事件败露之后,陈潭当场被抓、警方赶来住所的路上时,亲手用绳子勒死了戚余臣。

身为初中生,刚刚年满十四岁,下手竟如此狠辣,怎能眼也不眨的杀死一个同龄人?

此案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有记者多次采访,得知父亲陈潭多次在儿子陈谈面前,抱怨过‘狗眼看人低’、‘有几个臭钱就牛逼上天’的戚爸,数落戚妈妈‘风骚狐狸精一个’。戚余臣则‘跟他爸妈一模一样’,既有他爸的‘仗钱欺人’,又像他妈‘长得跟妖精似的。

陈潭经常将‘这家人都是小偷,他们现有的风光本该属于我们。’之类的话语挂在嘴头,难免渐渐对陈谈尚未成熟的认知造成影响,使他变成嫉世愤俗的人。

不过也有以往的邻居爆料,陈谈从小就不是省心的孩子,好胜心极强。有一次,他六岁,答应帮爸爸妈妈买酱油,结果下楼迷迷糊糊买了一瓶陈醋。他妈当时只是笑了一句说,“怎么连这都买错了?”

陈谈居然握紧拳头,恶狠狠瞪了他妈一眼,转身下楼去小卖部砸了人家一排的酱油。

就这,他爸非但不阻拦,不斥责,还乐呵呵地夸自个儿子有魄力。反过头去指责老婆不会说话,打击孩子自信心。

长大后的陈谈为何如此暴戾,似乎从中可见一斑。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引用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至理名言,那篇报道‘杀人父子’的新闻的结束语为:“对每一个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他们最初的、也最难以摆脱的终生之师。”

“请不要随意地要求孩子,如果你从不要求自己;”

“请不要随意地责备孩子,如果你从不责备自己;”

“你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你的影子,他的一切好坏善恶,终究追溯到你的身上。”

最终,陈潭以涉及未成年的绑架罪、教唆罪,被判二十年有期徒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陈谈为绑架从犯,故意杀人情节较重,且已满十四岁,判十年有期徒刑。

“不该以命偿命吗??”

“这么小的年纪就杀人,长大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为什么不判死刑?”

多少人不满这个结局,认为对陈谈刑罚过轻。

法律坚持对他网开一面,不愿剥夺一个未成年孩子可能悔改、重新做人机会。

但最终,陈谈因斗殴闹事、表现不良,刑罚一增再增,一生没能走出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