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学霸的习惯(1 / 2)

徐晓雅沉吟着说:  “农民很伟大,没有农民伯伯,我们早就都饿死了。”  最真诚的感悟,也是最实在的感悟。  但拿到大赛现场上,就必须在这个最实在的基础上再加上哲理,写出让人精神一震的东西才能行。  但实际上大部分农村的学生很难写出关于大都市生活的文字,城市的孩子也很难写出关于农村的文章。  尤其在当代,农村的学生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写农村题材文龄不够,写城市题材又没有什么体验,在历届获奖选手当中,基本以城市学生为主。  陈韬边琢磨着怎么点拨徐晓雅,边说道:  “你读过王小波和贾平凹的书吗?还有莫言的那些。”  徐美女从包里掏出两罐杏仁露,分给陈韬一罐,她想了想王小波书中的那个脸红情节,奇怪陈韬怎么提到这些书。  “王小波的读过,黄金白银时代,贾平凹的也看过几本,莫言的没读过,莫言都写过哪些书?”  莫言没出蛙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轰动文坛的《红高粱》时代早就过去了,老谋子拍的同名电影85以后出生的没几个人看过。  “莫言啊,一位农民作家,以后他可能会震惊全球。”  “这么厉害?他写过什么书,我记一下,回去拜读一下。”  徐晓雅说着已经拿出了笔记本和笔,这就是学霸的习惯,善于用笔记,而不是全靠脑。  “丰乳肥臀。”  嗯?徐晓雅楞了一下,继而啪的合住笔记本,瞪了陈韬一眼,这都什么淫词秽语。  陈韬预料到徐晓雅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个年代小县城的人都很保守。  主要体现在衣着打扮上,至今他都没见过学校女生周末或者放假有穿短裤上街的,最多露一截脚脖子,什么露脐啊露背啊那更不可能。  “这是一部小说,它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是表达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你想一下,你的姥姥、奶奶这一代人,是不是都生有好多个孩子,她们对一个时代做出的贡献有多大你能明白吗?  明白了这些,你再去理解书名这四个字的意义。”  徐晓雅眨眨眼,长长的睫毛美丽动人,她侧过脸,看着车窗外的山崖,思考起农民和母性的问题......  天黑的时候,大巴车终于驶进了繁华的人脉京城。  陈韬望着窗外的灯红酒绿,呸,流漫陆离的霓虹灯,以及无数穿梭而过的车尾灯,不禁感叹,时光逆流,这一次,哥再也不会在京城分不清东南西北和睡地铁站了。  大巴车停靠在六里桥汽车站,乘客们依次下车,一出车站,到处都是一片京腔。  “这人是缺心眼儿是怎么着?”  “嘿,我说您能腾开个地儿吗?我脚丫子都抽筋了,哎,谢谢您了。”  “大天儿早起的到现在没拉几个活儿。”  ........  陈韬帮徐晓雅扛着皮箱,大步流星的向公交车站走去,六里桥车站刚投入使用,目前还没形成大型交通枢纽系统,公交在对面。  “喂,你走慢点,不用买份地图吗?你知道坐哪路车去火车站?”  徐晓雅在后面紧紧跟着,她刚才看见车站外面有几个人手里拿着京城地图卖的。  这年头没有谷歌地图,来大城市基首选一张纸质地图。  “来之前我已经查过了,地图在我脑子里。”  陈韬随意撒了个谎。  “你在哪查的,你确定是这个方向吗?”  “在网上啊,谷歌上都有。”  徐晓雅信了,她可能是全校唯一一个信他这话的,因为她在国外那年,人们使用互联网查阅信息已经非常普遍了。  刚过地下通道,就见300公交车正要启动。  “快跑两步。”  陈韬喊道。  “哎,师傅,等一等。”陈韬一边呼喊一边狂奔,追公交可是一代人的基操素质了。  徐晓雅在后面一边追一边惊呆他扛着大皮箱还能跑那么快。  公交站一穿小红帽大妈挥舞着小红旗,“小伙子,注意安全。”  好在车上的售票员眼尖,看见后面一大高个拎着皮箱狂追,以为又是一个来北漂的人,心里默默的来了一句:Welcome-to-jingcheng!  公交车一上快速通道,速度就上来了。  以前总有人说京城车多堵车,公交车速度慢,但事实上,正常情况下,京城的公交车速度非常的快。  如果京城的公交车像某些三线城市公交那样,那京城的公交系统可能每天都面临着瘫痪的情况。  五六公里的路很快就到了,跳下公交,朝火车站一眼望去。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他还是低估了春运的威力,原以为春运只是春节前几天,但当下的春运是整个腊月。  好在今天是腊月的第四天,还没到那种提前两天带着被褥马扎来排队买票的时候。  陈韬大步流星的带着长腿美女到了站前广场的一处治安岗亭前,把皮箱放在地上说:“身份证给我。”  “干嘛?”  “买票啊,你在这儿等我,我去排队,有警察叔叔在旁边,没人会把你拐走的。”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单独行动,彼此在视线范围内比较好。”  徐晓雅有过国际旅行经验,但没见过春运,乱糟糟的人群她怕两人走散,她自己有一个小灵通,可陈韬没有手机,万一找不到彼此了怎么办。  “要不你就麦当劳里面等我,要么就在这儿等,赶紧的,带个女人真是累赘。”  “谁要你带,再说我不是女人。”  “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