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做守法公民(1 / 1)

出门到路边招手打了一辆出租车,今天风雪太大,步行和骑自行车都不太适合,而且还要拉上徐晓雅。  论人脉资源,陈韬就是一张白纸,出身寒微,祖辈都是农民,毫无背景。  出租车到了二中平房区徐晓雅家的小洋楼下,他掏出手机给徐晓雅拨通了电话。  “我到了,下来吧。”  两分钟后,徐晓雅穿着一双一尘不染的白色运动鞋跑出来了。  上车以后,陈韬对司机说:“工商局”。  看了一眼手机,差五分九点半,这个时间是小县城公务员处理工作最高效的时候,去早了起床气还没散完,去晚了就一句下班了不办理了。  到了工商局,两人没有到办事窗口,而是由徐晓雅带路上了二楼,找到局长办公室。  关于这位工商局局长,上辈子陈韬对他也有所耳闻,这位局长热衷教育事业,一直想调到教育局工作,通过优质教育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直到退休也没实现他的愿望。  砰砰砰,徐晓雅轻叩办公室门。  “进来。”  徐晓雅推门而入,陈韬跟在身后。  “李叔叔,是我。”  李局长正低头看报,手上还夹着一支烟,看见徐晓雅后把报纸放下,掐灭香烟,笑道:  “晓雅啊,你怎么来了?”  “好久没见您了,来看看您,顺便有件事情请您帮忙。”  “坐坐。”  李局长指着沙发说道,起身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个茶叶桶,给两个纸杯里分别磕了几粒茉莉花茶,徐晓雅拎起暖壶给杯子里倒水,顺便给李局长的保温杯里也续了水。  “这位是你同学吗?”李局长问道。  “是的李叔叔,他就是跟我一起去参加新概念的陈韬,他被京大签了。”  “后生可畏。”  李局长用赞扬的眼光说道:  “你俩考上名校成了县里的大新闻,县政府非常重视,前几天县里召开教育发展改革会议,会上还专门提了这个事情,现在只等着两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完毕以后发通报了。”  徐晓雅谦虚的笑道:“传的好快呀。”  “这可是咱们县今年教育局放的卫星了,你们可能还不太懂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近些年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积极发展优质教育城市,打造优质教育基地,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李局长谈到教育和经济关系时有点儿眉飞色舞,四十来岁的人,正是事业的飞升期。  陈韬附和道:“前段时间了解到冀州蘅水教育,有两所学校就是您刚才说的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案例,一所是蘅水中学,另一所是蘅水二中,他们就是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李局长眼睛里仿佛闪过一道精光,身体不由的前倾了一些,并惊诧道:“你关注这些?”  面对李局长的神态变化,陈韬谦虚说道:“没特别关注,就是上网的时候看看资讯,正好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东西。”  厉害厉害,怪不得能得一等奖并被京大签约,是个俊才。李局长心里暗暗称赞一番  “你说的对,蘅水离我们不算太远,教育局已经有去学习取经的想法,咱们这地方和蘅水很相似,就是穷,没有支柱性产业,更没有矿产资源,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我们完全可以效仿他们,把那个什么模式引进来。”  “蘅水模式。”陈韬提醒道。  现在蘅水模式知道的人不多,在冀州比较流行,封闭式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后世主要有很多私立学校引进学习效仿,公立学校因体制问题以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拉扯很难实现全引进。  “对,蘅水模式,”  李局长向后靠在沙发上说:  “近些年啊,我们一中的教育质量堪忧,好老师好学生都被市六中市二中给挖走了,这更造成教育的极度不平衡,可我们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们一没有经济,二没有好环境,留不住人。”  说到这里,他转而精神一振,看着两人继续说道:  “现在好了,你俩同时考上两所最顶尖的名牌大学,一定会给我们当地带来鲶鱼效应,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点,如果县里能重视起来,抓住这次机会,趁这个平衡还没有彻底倒向市里的时候,一把给它扳平,振兴教育,振兴我县市场经济。”  李局长这顿话讲的像在大会的主席台上演讲一样,仿佛他面前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千号学生。  不过这人的确是真想做点儿事儿,工商局怎么说呢,想做政绩不是不行,但它属于监管部门,它可以优化市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但不一定能让市场快速发展壮大。  教育属于立竿见影,今年出十个清大,明年生源就好得不得了,一届生源好,后面做大做强就太容易了,毕竟老百姓择校主要看升学率。  “李叔叔您这番话真是真知灼见,咱们通北县能有您这样的好领导怎么能发展不起来呢,可惜您身在工商局,如果您在教育局,我县的教育事业肯定比现在发展的好。”  陈韬及时送上彩虹屁,徐晓雅在一旁都不禁暗暗咂舌这货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