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复制三体?(1 / 2)

不过如果想要超越《三重门》,还得在里面加入一些社会学和哲学的东西。  如果融入一点儿《奥术神座》的元素就更好了,毕竟原书中涉及到数学曲线,物理方程,化学实验这些东西,让这本书带有一点玄幻色彩,提高它的想象力。  陈韬逐渐兴奋起来,于是他十指展开,用不智能的拼音打下:  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我望着眼前一幕幕景物,忽然感觉,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的成长,有些东西一定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枢中留下痕迹,甚至可以左右我们的记忆中枢神经。  这些东西,就是熟悉。  然而熟悉也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甘情愿的熟悉,另一种是身不由己的熟悉。  于我个人来说,心甘情愿的熟悉,如篮球场,如丁香树丛;身不由己的熟悉,如这里。  这里是警察局,我和四个小伙伴坐在一张冰冷的长条木椅上,他们四个紧挨着,有些瑟瑟发抖。  而我,独自一人......  窗外是一轮红月,高高的挂在黑色的天鹅绒幕布之上......  在网吧肝了一下午,大约肝了有一万字,加上之前陆陆续续写的,现在差不多有六万字左右,原书二十九万字,陈韬修改后预计能达到三十五万字以内,六万字的补充应该能填充了许多原书的不足与空白。  在檬芽这种曾经是殿堂级的杂志上连载文章,剧情重要,但一定要文学性强,不然会被唾弃死的。  陈韬伸了个懒腰,把文档存在邮箱里。  刚关掉邮箱,电话响了。  旁边一直沉迷哇嘎资源的哥们儿扭头看了一眼他手里的诺基亚,心里冉冉升起羡慕二字。  电话是杂志社编委李期纲打来的,李期纲这个人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发现了韩函新概念作文《杯里窥人》,当时韩函错过了比赛时间,但几人当场另出题目,然后这斯现场作文惊艳了一个时代。  “喂,李老师。”  “陈韬是吗?”  “是我。”  “你连载的小说进度怎么样?现在已经快二月中旬了,我们准备三月刊上就开始连载你的小说,时间非常的紧迫。”  “现在大概写了六万字了。”  “六万字?是初稿还是?”  “终稿吧,有大纲和细纲,这六万字可以直接发。”  “太好了,你马上把这六万字发给我,我们专门为你组织了三个人的编审组,专门负责你的连载。”  李期纲连用了两个专门,强调对陈韬这个长篇小说的重视度,主要还是自第四届新概念大赛以来火热度就有很大的下降趋势,现在迫切需要一颗文星来把这把火燃起来,最好能超过前三届那几个牛人。  “另外,你这本小说预计多少字?”  “大概三十五万字吧。”  电话里的李期纲沉默了几秒说道:  “三十五万字,全年连载,可能要破一个记录。”  “破纪录?”  “对,杂志社自成立以来,还从来没有全年连载过一部小说,你这个小说字数有点儿多,不过没关系,檬芽主张的就是打破旧传统旧规则。”  优秀的文章虽然很多,一般杂志社是不会全年连载一部小说的,但特别优秀的小说例外。  挂掉电话,陈韬回顾了一下自己看过的连载,好像韩函的《一座城池》在檬芽上只连载了一半就中断了,具体原因不明。  其实在文抄《镜子风暴》前,陈韬原计划是复制刘慈欣的《三体》,这部科幻小说其实也挺适合上檬芽的,但三体这书太炸,他准备等自己进入京大以后再看看要不要这么干。  九月份进京大,多接触接触物理系的教授,旁听一下,为三体的复制做铺垫,不然自己既不是什么工程师,又不是什么理科学霸,突然冒出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幻小说肯定是要引起争议的。  有旁听京大物理系课程的铺垫,这本书的复制就顺理成章了许多,而且背后还有个很美好的创作背景哈哈哈。  真狗。  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自己在2005年下半年连载,也不过分吧。  就是不知道刘慈欣现在创作到哪一步了,但愿他还没有开始创作,只是有这个想法,想法雷同很正常。  把六万字的稿件发到指定邮箱后他又给李期纲扣了个电话告知已发送,挂掉电话以后看见旁边的哥们儿还沉溺在哇嘎里面。  陈韬碰碰他,“兄弟,还看呢?歇会儿吧。”  那哥们儿关掉哇嘎窗口,揉了揉眼睛,显得十分疲惫。  “不看了,看多了也没啥意思。”  “这玩意儿偶尔看一看还行,千万别沉溺其中,不然很容易让智商降低的。”  陈韬指了指脑袋说道。  “再说了这大白天的也不太好。”陈韬环顾了一下网吧四周,女生几乎没有几个。  这就是为什么网吧很风靡的这几年,在没有大学的小城市女孩们一般是不来网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时候的网吧,除了游戏就是哇嘎。  不像以前的笔友,虽然很多情况下也是朦朦胧胧的网恋,但好歹写情书又练字又能提高写作水平,网聊能提高什么?最多就是练习打字。  “这里是公共场所,还是要注意一下,来吧,咱俩打会儿红警。”  陈韬主动发出邀请。  那哥们儿本来想说我干嘛你管得着吗,但听陈韬说要和他打红警,心想你几斤几两啊敢跟我打红警,看来你是不知道我常年住在这网吧,不玩大话不玩传奇,专玩CS和红警都,网管都叫我CS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