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每人提着三只鸡匆匆赶来。 王场长已经吩咐几人,开始生火做饭,其他人仍在地里忙着种菠萝苗。 几人去山上找了许多大石头,准备好了,做了五个灶。 他们看到王小宝、赵忠义手里的鸡,大家纷纷上前,接过鸡。 大家有的准备烧开水,有的准备好碗,倒点盐,倒点水,有的拔拔鸡脖子上的毛,划了一刀,鸡血滴滴答答落入碗中,一会儿,鸡断气了,把它扔到盆里。 又杀好一只,扔盆里。再接再厉,六只鸡都杀好了。 锅里水也开了,王小宝打了一瓢开水倒上去,又打了一瓢,每只鸡都淋了个透。 过来几个人一起拔鸡毛,他们动作麻利地把内脏掏了,清洗干净。 因材料有限,王小宝决定做叫花鸡。他叫赵忠义赶紧去河边摘几片荷叶,叫小李马上挖些黄泥。 王小宝拿盐给鸡全身擦上一遍,然后把葱、姜、蒜等调料塞进鸡肚子。 赵忠义很快就从河边摘了十几片荷叶清洗一下,快速跑来,递给王小宝。 王小宝用荷叶把一只鸡包裹好,再把黄泥加点水调稀,包在荷叶上,放地上。 继续拿一只鸡用荷叶包,反复六次,终于,六只鸡全部包好。 赵忠义在一旁看着,他好奇王小宝为什么这么做?看着好脏啊,用泥土包,如此操作,这鸡是否能吃?好吃不? 王小宝弄好后,拿几块石头,搭个架子,把鸡放进灶里,烧火,赵忠义在一旁加柴,烤了一个多小时,叫花鸡熟了。 王小宝在忙着做叫花鸡时,其他人也在忙着。 他们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烧火,有的负责捡柴火,还有的负责炒菜,热闹极了。 水是去阿文那里接的,他们还没来得及砍竹子引水。 中午了,种苗的诸位都累得筋疲力尽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王场长吩咐他们找个阴凉处,坐在地上休息。 阴凉处,大家三三两两地盘坐在地上。这时,一个身装民族服装的小伙,大约二十岁,摘了一片叶子,放在嘴了,坐地上,吹出了美妙的旋律。 音乐声传来,大家都安静地欣赏着。 又传来欢快的音乐声,原来,又一个身装民族服装的小伙,也摘了一片叶子,含在嘴里,坐在那小伙旁,吹出了好听的旋律,两人互相应和着,其乐融融。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过了一会,炒菜声传来了,溪山农场的几个厨艺不错的小伙,开始施展自己的本事。 这边小吕锅里着火了,只见他抬起锅簸了簸,锅里火熄了。 他放下锅,锅内加入盐,葱、姜、蒜,炒了一下,出锅了,这豆腐都炒出肉味来了,香味一阵阵飘过来,让人垂涎欲滴。 那边小军也不甘示弱,倒油入锅,烧烫,把葱、姜、蒜、辣椒倒入,滋滋作响,再把切成薄片的茄子倒入,爆炒,加盐、酱油。这辣味让人好有食欲。 小张也紧随其后,倒油入锅,油七成热,倒入佐料翻炒,再把莲花白撕碎倒入,加盐,反复炒,这比食堂做的莲花白可强多了。 另外两个也不甘示弱,正在左右开弓,翻来覆去地炒着,飘来阵阵香味,众人肚子更饿了。 一会儿,饭菜全熟了,大伙分成五组,每组十个围着坐,每组一只叫花鸡,。 还有一只叫花鸡,早在大家全神贯注欣赏音乐时,被王小宝用荷叶包着,悄悄送给场长了。 王场长也没吃过,闻着好香,想着带回去给老婆、孩子解解馋,叫张叔放车里了。 他心里想:“这小王虽然看着年轻,但挺会来事的,以后有机会磨练磨练。” 香喷喷的叫花鸡一上,大家就一抢而光,吃完回味无穷,这时一位年长的,一边吃,一边讲叫花鸡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花子,沿途讨饭,有一天他讨了一只活鸡,却因没有锅,也没有佐料,无奈之下,他只好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 “用水把黄泥调和,带毛涂上黄泥、用火烤,鸡熟后剥去泥壳。虽没有什么佐料,却也非常可口。叫花鸡因此得名。”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叫花鸡是这么来的。 午饭后,大家休息片刻,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烈日下,大家汗如雨下,有的拿锄头锄草,有的蹲下去种苗,有的挖水坑,还有的上山砍竹子。 一直忙到天黑,看样子得忙好几天,听易春说,菠萝苗一捆的立着,根在地上,放阴凉处,多少天都不会死,生命力强着呢。 王场长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因为十八万颗,五十人种,够呛。最快估计也得七、八天才能种完。 他决定明天派两百人来,速战速决。 溪水农场中学离场部其实只隔一条河,只因没有桥,只有绕道而行。 几分钟就到的路,硬是多走了许久。 晚上,刘场长和易春闲聊时,吐槽了一下。 易春给他出了个主意,修吊桥。 吊桥,又名悬索,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 易春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画出吊桥模样,并详细介绍一下,哪里该怎么弄,听得刘场长心花怒放。 “首先,在河两岸用沙灰制几个大型牢固的桥墩。” “……” “可是绳索如何到对岸?” “叫几个水性好的汉子拿着绳索游过去。” “铁链绑在粗绳子的末端,让对面的人拉过去,如此反复四次,吊桥的框架就完成了。” “最后,铁链固定好,把木板铺在上面,吊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