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江南王(2 / 3)

枭雄 天魔圣 2077 字 11个月前

在当年年底,朱权得了一种怪病,不足一月,就此病逝。而隔年正好发生了土木堡之战,大明损失惨重,天子被掳。倘若朱权当时还活着,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话音刚落,忽听外边响起一个声音:“匹马南来读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语声颇为苍茫,正是于康。

王默转头望去,见不知什么时候,于康已经来到门外,神色略显黯然,似有感而发。

“原来这位于道长除了懂得武功之外,文才还如此了得,我倒是看走眼了。”王默心里想。

“好诗,好诗。”梁凉赞道,“于道长不愧是名门之后,出口成章,非一般人能比。”

“惭愧,惭愧。”于康说道,“贫道才疏学

浅,怎么做出如此诗作?此乃先父二十多年前所做。”

梁凉听后,神色古怪,先是望了一眼王默,然后才对于康说道:“于道长,你又想起于少保了。”

于少保?

王默不知此人是谁。

于康轻叹一声,说道:“一晃十八年过去,先父的音容相貌一直栩栩如生,贫道未敢忘怀。”

梁凉的情绪似已被他的语气所感染,说道:“如果当年要不是…”

于康忙道:“贫道一时忘情,打扰了两位,还请恕罪。”

梁凉看出他的意思,便没再说下去,而是笑道:“恕什么罪?这同春观的观主就是道长,我们两个属于客人,天底下哪有主人让客人恕罪的道理?道长既然来了,那就请进来说说话吧。”

“却之不恭。”

于康打个稽首,走入厅中。

王默张了张嘴,要说些什么。

梁凉陡然叫道:“啊,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道长,我之前来的时候带来了一坛好酒,乃上等女儿红。道长有空的话,就请把它埋在那棵梅树下,等我下次来了,将它取出,与道长浮一大白。”

于康笑道:“梁老还是那么爱喝。好的,贫道自当从命。”

随后,两人说了一些家常话,王默一句也插不上嘴,就只能听着。

过了一会,于康跟两人告辞出去。

王默总算逮着机会,低声问道:“梁…凉凉,这位于道长究竟是什么人?你们说的于少保又是何方神圣?”

梁凉反问道:“你没听说过于少保吗?”

“没有啊。”

“于少保就是于谦。”

“啊,原来是这位铁骨铮铮的于大人。”王默总算明白了于少保是谁,心生崇敬。

梁凉说道:“于道长是于少保的养子。那一年,于少保被冤杀,于家上下发配边疆,于道长因为是养子,一年后得到赦免,路过京城,听说于少保的遗体被一位都督收殓,便赶去拜访。后来于道长将于少保的灵柩运回杭州,归葬于西湖边的三台山。

几年前,于道长看破尘世,出家为道,住进了这同春观,每到清明时节,都会去三台山祭拜于少保。然世人多忘,这天底下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曾力挽狂澜,誓死保卫京城的于少保呢?”

王默听了,不由暗道一声“惭愧”。

他虽然早已知道于谦就葬在西湖边,但每次去西湖的时候,却由于各种原因,都不曾去悼念过。

连他这种敬慕于谦的人都这样,更何况是别人?

难怪许浒当初提到于谦的时候,会发那么大的感慨。

他暗自发誓,日后再去西湖,无论如何,都要去三台山中“拜访”这位义父何冲口中所说的大英雄真豪杰。

“不过…”梁凉话锋一转,说道,“于少保乃天下最有名的大忠臣,大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除非是奸佞小人,才会诋毁于少保。在这一点上,他却要比另一个大忠臣要幸运得多。”

王默微微一怔,问道:“还有另一个大忠臣么?”

梁凉点头道:“当然。此人姓王,官至吏部尚书,与于少保一样,也是位少保。不过这位王尚书曾经做过大学士,且不是一般大学士,而是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可谓位极人臣。”

王默问道:“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梁凉笑了笑,说道:“大学士一职首创于唐

朝,相当于皇帝的近侍。后来几度兴废,但都没什么实权。本朝开国以后,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力太大,就废掉了丞相,由皇帝亲统六部。

然而皇帝毕竟是人,又不是神仙,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奏章,忙不过来,只得设立了大学士,有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故称殿阁大学士。后来朝廷又设立了谨身殿大学士,就成了四殿二阁。

最初之时,能当上殿阁大学士的人,那都是很有学问和才干的,但品阶不高,并无实权,也就是皇帝的侍从,相当于顾问。后来,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通常身兼要职,譬如说六部尚书或侍郎,而皇帝又多依仗殿阁大学士处理政事,所以殿阁大学士就开始有了实权。

而出于礼貌,也为了跟翰林院的学士相区别,往往把殿阁大学士称为阁臣,也有叫辅臣的。不过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