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祭祀是幌子(2 / 3)

瑟瑟惊蝉 老旧凤祥 2204 字 2023-06-06

征檄文。  不过武将们已经在大殿等候昭王安排出征事宜。他们个个踌躇满志、兴奋异常。石颇、单颖、鹫烈、矶锐、塚丘等人很希望能够随昭王在这次征讨中立功封爵。单颖也假惺惺地不甘落后,也坚决要求随驾出征。  粮草运输队先出发了,御林军在石颇的统筹下,先锋部队已经开始往轵关径运动。  单颖察觉出昭王用兵的意图很坚决,感觉赤山君难以避免一战,立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蒲阪城,让赤山君迅速占领轵关,阻止魏军主力西出轵关。  但是,他的信使没有踏上轵关径就被迫返回了大梁,他告诉单颖:“轵关径已经被御林军接管,连同轵关,已经成为魏军的军事管制区,没有特别事务禁止通行。”  单颖顿时愣住了,原来这三天姬遫的祭祀活动是在施放迷雾,是个幌子,御林军早就开始行动了。现在魏军已经占据了轵关,扎紧了通往蒲阪的关卡,给赤山君来了一手关门打狗。自己却一直蒙在鼓里,白白耽误了三天时间,失去给赤山君报信的机会。  但是,他依然对緈濑抱有信心,赤山君的卫队还在,手上还握有边军,与姬遫形成对峙是没问题的。  只是眼看自己被陷在大梁,他变得心慌意乱。现在,要去蒲阪城只能从河水坐船到魏城,然后翻越中条山才能到达。但是,这很费时间,而且难说魏军有没有封锁魏城。他只能放弃了,决定走一步看一不,见机行事。  紧接着,昭王在大殿召集了宫廷平叛军事会议。  御林军右将军肖夫被封为副将军,他受昭王的命令率领数千人御林军打先锋,向蒲阪郡进发,直插蒲阪,防止赤山君逃亡秦国或者与秦国狼狈为奸。石颇介绍了军事行动安排后,瞅这昭王,听候姬遫的旨意。  昭王却用手指了指郎逍,请他讲一讲河东郡的地理情况。  谁知道,郎逍竟然瞅着昭王走神了。  “郎老师?”他喊了一下。  “啊?”在昭王的催促下方醒悟过来,讪笑地嘀咕道:“哎呀,看见吾王,臣就禁不住想起在王宫前看见过的一个小孩子,长得与昭王小时候一模一样。唉,可惜了……”  昭王对郎逍再次提起无忌已经波然不惊,这么多年的胆颤心惊磨炼,加上父王已经去世,他已经不在乎了。  但是,他还是不耐烦了,脸上挤着笑意打断了郎逍的话,道:“好啦,老师的意思寡人明白,老师已经唠叨好多次啦。”  郎逍朝姬遫作揖,道:“臣为吾王只有一个王子耿耿于怀……”  姬遫呵呵笑道:“等这一次平息了叛乱,寡人向老师保证,寡人一定守着后宫,为姬家开枝散叶而努力。现在,就请老师为大家说说蒲阪郡的地形地貌吧。”  郎逍只能无奈地闭了嘴,郁闷地挂起绢布地图,向将军们介绍起蒲阪郡的地理情况:“根据石颇将军的介绍,魏军这次将出大梁北行,从卷城浮桥跨过河水,然后西行,经野王城走经轵关径,过轵关后,沿涑水,经安邑直抵赤山君府巢穴蒲阪。这段路除了轵关径道路崎岖,其他地方多是平地,进军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轵关可能会给我们的平叛添加麻烦。  蒲阪的南面是中条山。西河在这一段由南北向折向东西方向改名为河水,中条山与这段的河水走向平行,大致以卅度角向东北向延伸,然后与太行山的王屋山衔接。轵关就是地处太行山之末、中条山之首的一个关隘,它凶险又狭窄,就像一个车轮子上一个轵孔,却是魏国河水以北地区东西之间唯一的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轵关归韩国所有。虽然魏韩两国是盟国,日常通行没有问题。但是,若緈濑抢先动手占领轵关,我们平叛的难度就大了。  但是,过了轵关之后,就没有天险能阻碍我们了。  因为蒲阪城西面是西河,有浮桥相连河西,锁住秦国八十年的魏长城就在河西,它是向西防御的。所以,蒲阪城对东面是不设防的。  但是,我们知道,西河从北向南下来后在蒲阪前面折了一个弯,折向东,成为河水向东奔流。由于是黄土高原,在这一带沿河的地方沟壑很多,就像河水南岸的函谷地形一个样子。  蒲阪城利用这些沟壑天险修了一些防御工事,以抵御秦国的进攻。赤山君府就座落在蒲阪城,他担负着扼守着魏国西边的关隘的重任。可恨的是緈濑这家伙反叛了,蒲阪天险危在旦夕……”  石颇笑着插话,道:“朗大夫放心,驻扎在蒲阪城的边军是奉命守卫蒲阪天险,赤山君没有兵符是不可能调动蒲阪魏军离开的,不必担心蒲阪天险安危。而朗大夫所担心轵关,吾王在得知緈濑反叛传报的当天,就已经下旨御林军占据它了……”  “是这样啊。吾王实在是英明。”郎逍朝昭王作揖。他虽然蔑视石颇,却不敢当面挖苦,他假模假样地在姬遫面前堆起了笑脸,提醒石颇道:“既然轵关已经不在话下,本官也就放心了。但是,蒲阪天险石颇将军切不可大意了,它的险弄不好是要伤自身的。”  “愿闻其详。”石颇感到他话里有话,赶忙作揖请教。  郎逍笑了,道:“蒲阪城为了应对秦军的进攻,挖通了城墙四周的沟壑,引来涑水的水形成了护城河。但是,在冬季的时候,河水来量稀少、甚至干涸,护城河几乎没有水。而在开春是时候,涑水的水量很大,不仅灌满了护城河,汇入西河的流量也很大。它是从蒲阪北面汇入西河的,冬天过后尤其是开春时节,由于南方天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