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到边慈刚和五皇子定下亲事的时候,那会儿远在南婪的边嘉玉还没收到消息。
鲁氏开始有孕吐症状了,她每日变本加厉地折腾安平侯爷,然后自己被肚子里的孩子闹得够呛,气得她管安平侯爷叫老东西,管肚子里的孩子叫小东西。虽是这么说,她却还是很期待孩子出生的。
只是,鲁氏孕吐的反应太大,一时间真没法教导边慈什么,便依然让值得信任的老嬷嬷去教边慈为人处世。他们也不求边慈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助力,只要她能保全自己、不给府里带来麻烦就好了。
鲁氏每日都让边慈来请安,问一问教学进度。
那老嬷嬷倒是教得用心,但她再如何得主子信任,也只是个奴才而已,不能在嘴上编排主子,因此在教导边慈时,有些话不会说得特直白。老嬷嬷只说:“姑娘若是能学到夫人三分就受益无穷了。”
这是要边慈向鲁氏学习了。
其一学鲁氏立身正。鲁氏出生商户,进府就做继母,如果立身不正,敢对原配嫡子出手,她这会儿在府里哪里还能有立足之地?因她品性正直、做事公正,叫人都挑不出错,反而一步步得了人心。
其二学鲁氏目光远。鲁氏的目光从来就没有放在内宅这一亩三分地,所以边静玉才被她教得如此优秀。不是世子又如何?不如世子风光又如何?照现在的局势来看,侯府日后如何还得看边静玉啊!
其三学鲁氏的独立。瞧鲁氏对侯爷,从来都是恭敬有余、亲热不足,只要她占了大义,她就是家里的女主人,情情爱爱的反倒是没什么重要的。边慈也当如此,她什么都不做都已经是侧妃,再如何努力也成不了正妃,实在不需要有太多的进取心。在内宅中,与其借助男人的力量,不如相信自己。
若是边慈从小在鲁氏面前长大,没有被她姨娘教歪,听老嬷嬷这么说后,她就应该能够明白老嬷嬷的意思了。但是,边慈已经被教歪了,前些日子虽被掰正了性子,却又一不小心走了极端。曾经的鲁氏是怎么样的呢?边慈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她对鲁氏的印象都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请安重新建立的。
看着鲁氏对侯爷那呼来喝去的样子,边慈恍然大悟。男人么,算个什么呢,等怀上了孩子,管他是侯爷还是王爷,都可以一脚踹了。再看下人照顾鲁氏时那无微不至的样子和鲁氏打赏下人时豪爽的样子,边慈又琢磨过来了,她们女人的手里啊,还是得多攥着点钱,有了钱自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边慈每日就这么观察着、琢磨着,渐渐总结出了一套不得了的经验。
鲁氏见边慈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便以为她是真的懂了,每日只召她说一回话,把更多的心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亲儿子身上。自从边静玉当了官,虽是风光无限,但他人也是真累,肉眼可见地瘦了。
鲁氏就张罗着给儿子炖汤喝。她自己也每日喝汤养胎。虽两人喝的汤水不是同一种,但边静玉每日下衙后,见自己和怀孕的母亲一块儿抱着碗喝汤,还是觉得不自在,总觉得他好像也在养胎似的。
边静玉是翰林院修撰,一般像他这样的官场新人,每日要做的都是整理资料、编写文件等事情。但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秘书的作用和权力会因为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自从边静玉兼了天子侍讲一职,大家就不能用看待官场新人的目光来看他了。果不其然,显武帝时常招他伴驾。
边静玉殿试时的答卷非常犀利。他在卷子里提出了改革的构想,而那构想其实和显武帝的打算重合了七八成。边静玉本以为自己做官后,显武帝肯定会就卷子的事和他商讨一番。却不想,显武帝表现得好像从未见过那张卷子一样,招他伴驾时也不与他多话。于是,边静玉在很多时候都是安静地立在一边看显武帝处理公务。边静玉有着远超于他真实年纪的老成,面对这种待遇,反而觉得安心了。
如果显武帝没有想过要好好使用边静玉这个人,仅仅是把他当作了一柄随时可弃的刀,那么这会儿早就把他放出去“杀人”了。但显武帝没有。这说明他其实是在衡量边静玉的价值。或许他在犹豫,到底该把边静玉当作是短暂使用后就会报废的刀来用,还是要把他培养成可持续性使用的肱骨大臣?
边慈这事给了边静玉一个试探皇上的机会。
这一日,皇上又招边静玉伴驾。待边静玉走到御书房时,显武帝刚发完一通火。
事情是这样的,二皇子自高飞案后,受他母妃的母族成家的连累,卸去一身差事,闭府读书了。如今,他已经读了好些日子的书,就差人进献了一本读书心得上来。这其实是在隐晦地试探皇帝,看皇帝愿不愿意把他放出来。皇帝没说放也没说不放,却把成年的儿子都叫到跟前,询问他们的意思。
那高飞案确实骇人听闻,成家人也确实都罪有应得。人人都知道,成家是想要抬二皇子上位才做下这些事的,但又确实没证据能证明二皇子亲自参与了其中。成家最早开始算计的时候,二皇子都没有出宫建府呢。因此,这会儿只能说二皇子是被成家连累了,却不能说二皇子心有不轨、图谋甚大。
至于二皇子到底有没有心怀不轨,这就问他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