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国书(2 / 2)

等两日,我这批粮就到了,殿下稍安勿躁。”

他就是要耀桓着急,拖家带口的养着十万人马,好不容易攻下来的城却是一座空城,这就够让人恼火的了。

现在谢晏告诉耀桓,石城不仅是空城,还是座交通不便经济闭塞的空城。

耀桓不着急才怪。

耀桓说:“官道坏了可以修,你们朝廷都不管吗?”

谢晏嘴角挂着抹讥讽的笑,“殿下以为我们陛下是什么仁德为民的好皇帝吗?”

“他要是懂得路坏了得修,也就会明白边疆的重要性,石城不会这么轻易被攻破,北漠城也不会始终缺粮。”

宣和帝只不过是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了个仁政爱民的样子罢了,事实上,还是只顾着他自己。

耀桓被谢恒安这话逗笑了,“这么说来,本殿合该感谢你们陛下。”

谢晏说:“感谢他?他什么都没做,只会给人添麻烦。若不是因为他,我运粮也不会在路上损耗那么多。”

话题又绕了回来,耀桓知道谢恒安还会继续运粮过来就不着急了。

不过,官道废弃的问题或许他该解决一下。

现在还只是运粮不便,等日后出征,他的大军难道也只能走易于设伏的小路吗?

况且就算修路,于他而言也不损失什么。石城盛产石料,用来修路正好,而修路要用的苦力,也用大周人。

耀桓立即颁布命令,让人重修官道。

按着耀桓的意思,这路也不必全修完,修一半的距离就够用。要是把路修到洛城门口,岂不是方便了周人。

第二批粮送到后,谢晏还是一点儿不留全卖给耀桓。

耀桓把账结了,问谢恒安,“你有没有其他做粮食生意的朋友,让他们来石城看看。”

谢晏道:“好。”

但谢晏知道,耀桓这是不愿意从他手里花钱买粮,又嫌他一家铺子肉太少,不够吃,想让他多骗几家来。

他对耀桓说:“之前信上我也说过,石城可以赚钱,但他们不信。现在他们总该信了,之前的城守都没想着修路,殿下却做了。”

收了这批粮食,耀桓让人去清点,连着石城粮仓里原本剩的那些,够吃多久。

他在柔然已经逗留了很长时间,这座城里该加的防守也已经加上。他留下两万人马驻守该是足够。

石城外的官道才修了一点,他还没定下先去打哪,按理说北漠城与柔然接壤,他该毫不犹豫先去打北漠城,也可防备北漠城背后的袭击。

但洛城富有,如果能拿下洛城,攻打整个大周的军费基本也就够了。

而且兵临玉京,比拿下北漠城的功绩要大的多。

就在耀桓纠结时,宣和帝送来了求和的国书。

萧泠音在北漠城听到这个消息,气的差点踹碎那张木桌,在演武场发泄了半个时辰才平复下来。

在这种时候给耀桓送求和的国书,纳贡称臣,十万两白银如流水抬入石城,当真是可笑的很。

她北漠城要粮要兵,怎么不见宣和帝给送过来!给柔然人跪的倒快!

石城丢了不想着收复,反而用这种手段来保证这一时的平安。等用大周的银钱把柔然喂饱之时,就是战争再起之日。

北漠城现在是靠洛城供养着粮食,才能维持下去。

几位将军对宣和帝这做法也极为不满。

林广拍桌子怒道:“宣和帝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要粮千求万请,也不给一点儿,却把钱给柔然,让柔然来攻打我们北漠城吗?”

苏桥一向稳重,对宣和帝这做法也是破口大骂,“皇帝小儿不就是觉得洛城在萧将军手里,北漠城也在萧将军手里,怕制约不住吗?既是如此,以后玉京的命令我们一概不受便是。”

皇帝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借柔然人之手制约萧泠音。

萧泠音抬手向下压了压,丹唇轻启,“诸位莫急,现下我们有洛城作为后盾,合两城之力,定能驱逐柔然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