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灭门(1 / 2)

此剑不渝 叁疏狂 1624 字 9个月前

宁颂用茶盖撇去浮沫,轻轻吹了吹,啜饮一口,耳边还飘着师爷的话语。可师爷语速极慢,显然是想一字一句讲清楚了,但奈何赘述太多,宁颂听了之后兀自在心里思衬一番,才择出了个大概。

钱瑞明在钱大善人家之后又待了四年,期间钱大善人帮着钱瑞明找过家人,奈何战乱找人实属不易,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人了却是噩耗几条。

钱瑞明父母在逃难的时候饿死,他和姐妹也被分别卖到了下九流的地方抵债,什么样的姑娘扛得住那样的折磨,最后姐妹两个也齐齐上吊,钱瑞明自己一个人从别的地方逃了出来,听闻噩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举目无亲。

说到这里,师爷擦了擦眼泪,宁颂和薛志静静听着,期间一直未曾开口插嘴。

那师爷擦完了眼泪,才继续说道。

钱大善人有一掌上明珠,虽钱家不是什么风雅之家,但钱家姑娘平日养在深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安的世家小姐学什么,那钱家的姑娘就学什么,本意是想攀个高枝,让钱家也能借此跻身名流。

师爷捋了捋胡须,要和钱家姑娘说亲的,正好是前任县太爷的嫡子,两家因为定亲一事前后拉扯了一年,似乎是钱大善人对前任县太爷的儿子有所不满,觉得那小子混账了些。

好不容易亲事定下来了,没过多久那县太爷就因贪墨举家下了狱,钱家姑娘也落了一个克夫的名声,这门亲事彻底告吹,钱家姑娘又在家耽误了一阵子。

后来钱大善人身体越发不好,家里人也有些冲喜的意思,干脆找了个赘婿,正是那钱瑞明。

谁知道两个人前脚成婚,后脚钱大善人就病故了,可惜啊,好人不长命。

宁颂倏地抬起了眼皮,耳畔,正好响起了师爷刻意压低的声音:“变故,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钱大善人亡故后不久,钱家大儿子继承了家业后,特意亲自跑到长安打点一番,孝敬孝敬长安里的贵人。钱家大儿子一去半个月,他启程后的第二天夜里,钱家忽然传出了奇怪的声响。

“咳……二位大人,接下来的内容你们若是信便信,若是不信就权当是小人说个笑话给二位听了。

“那日夜里,其实也不能算是夜里,大约是戌时末左右,钱家突然传出来了一阵阵的‘鬼嚎’。钱家也算是本地的大户人家,上上下下一百来口,当时大多数人都睡了,被钱家这一通折腾给惊醒了。

“百来人不知是中了什么邪一般,前前后后声音叠在一起,各个都像鬼哭狼嚎的,比钱大善人发丧那天嚎得还要凄厉……当时有胆子大的去敲门,结果就听到有人‘轰隆’一声趴在大门上,撕心裂肺地抓着门板,一边挠还一边嚎……吓得人连滚带爬。钱家的人就这么折腾了一会儿,随后便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后来大家都在传言,说钱家的人是被恶鬼给害死了。”

薛志眉头一皱:“怪为荒唐,官府没去查?”

师爷心虚一笑:“大人您有所不知,当时前任县太爷贪墨的案子还在查,容广一时无人管,刺史大人倒是派人来查了,但是当时风言风语传得太狠了,又值先帝千秋节,就草草结案了。”

宁颂闭目,脑子构思着当年的情景,片刻后她睁开眼睛:“你方才不是说钱家的大儿子去长安了吗,他逃过了一劫?”

“正是,”师爷搓了搓手,一副汗涔涔的模样,“所以这一家百来人,就钱家的大儿子活下来了。”

“那大儿子现在何处?”

“咳……钱家大儿子回来的路上听了一些风言风语,但是没想到家里的情况竟然比外边传得还要骇人,撕开封条闯进去待了不到半个时辰,最后又慌慌张张跑了出来,样子也疯疯癫癫的,至今不知所踪。”

宁颂眉头一皱,紧接着问道:“等等,照你所说,那钱瑞明自然也死在当年那桩悬案里了?”

“正是……”

“那现在的钱瑞明,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

师爷走后,宁颂和薛志相顾无言,各自沉思了良久。

一桩灭门惨案,百十来口最终只有一人存活于世,可幸存者却遭受了巨大打击状若疯癫,如今竟也不知所踪。

十年过去,分明已死在当年那场惨案中的钱瑞明竟又冒了出来,成了刺杀圣人的刺客。

宁颂心里隐隐环绕着一个答案,她起身,薛志忙要跟上,已然踱出几步的宁颂侧身,道:“不用跟着我,你留在这便好,我出去散散心,不会太晚回来。”

家家灯火盎然,袅袅炊烟在金色的残阳余晖中留下一道道痕迹,一片片房屋裹挟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狭长小巷,不时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披着炽烈余晖的灿光,走过这个布满谜团的城镇。

抬头,宁颂站在一家茶楼前。

她进门。

茶楼里人多得超出她的想象,说书先生正说着志怪故事。宁颂环视一圈,最后在两个人旁边站定,有些苦恼地问道:“呃,在下偶然路过此地,不知道二位可否行个方便,拼桌坐坐?”

说完,拱手行礼。

“你这俊后生倒客气,随便坐随便坐。”

“多谢。”

宁颂落座的时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