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友情与恋情 第一节(1 / 2)

洞庭之恋 作家uvAboC 1129 字 2023-06-09

第七章友情与恋情  一  近几天,水芙蓉的心情变得沉重而复杂了——脑海里翻腾着千百种思绪,许许多多的问题煞似一垛墙竖立在她的面前。她犹如一只被猎获的山羊,抿着坚韧的嘴巴,眼睛里射出说不清的躁气,一连几个钟头在总指挥室来回走动着,冥思苦想,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悬挂在墙壁上的洞庭水电工程的规划图、示意图,以及摊在桌面上的图纸和说明书。  工程规划报请省政府批准以前,张高官打算先在总指挥部召集一个专题会议,对于规划进行最后一次审议。  水芙蓉两天两夜没有上床了,眼里布满了红丝,脸色变得像纸一样苍白,两条新月似的黛眉紧锁在一起,一双手不住停地揉搓着,按得指关节嘎叭嘎叭地响。凭借指挥施工的实际经验,她完全明白,确定工程规划,是关键性的一着。对照设计方案,她反来复去地翻阅有关水电建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参考先进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望着墙壁上的设计图表,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省委和省政府的高瞻远瞩,想起了龚向阳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精神,想起了唐国安和龚向阳的天衣无缝的紧密配合,想起了田边菊、魏竟成和史光荣等同志的辛勤劳动,想起了全体勘察、设计人员风餐露宿的野外工作和栉风沐雨的实地测量,想起了他们不厌其烦的反复实验和反复核算,想起了他们刻苦攻关的实干精神;进而又联想到了即将打响的施工战役。当她想着这一切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  瞬息间,似乎又有人在她的脑子里拧开了另一个“电纽”,把她沉思的“脑流”转变了一个方向。在刚接受任务的时候,张高官就告诫过她:“洞庭水电工程是洞庭湖区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基础工程,当前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困难会像高山大河一样横在你的面前。这事真有擒虎斩蛟之难,火烧眉毛般的急,小水呀小水,那就看你是够呛呢,还是够劲喽?”  张高官问最后一句话不是没有来由的。他相当了解这位新生代的工程指挥员——自从她调入水电战线以来,经过艰苦的磨练和考验,养成了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韧顽强性格——愈是阻力大愈是闯劲足。  听了首长的交待和嘱咐,水芙蓉当时就估计会有几场恶仗打。果然不出所料,上任以来,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冒出来,那么出人意外,有时甚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望境地,以致弄得好些老行家都摸头不知尾了,简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再杀出一条血路来。对于新规划,虽然她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然而分歧却依然严重。有的人一直坚持旧工程规划,对新规划毫无兴趣,并且制造了一系列障碍,不断进行非难,田时轮就是代表人物,他公开进行挑战;石达应该是个技术能力很强的中年知识分子,却也转不过弯来,总认为新设计过于大胆冒险;居心叵测的平步青口头上表示支持新生事物,拥护新的规划,而在行动上却采取另一种回避态度,站得老远老远的。总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人员恍如放电影一样在她眼前闪过去。他觉得这中间仿佛有那么一种秘密形式的纠结,隐藏在感触不到的帷幕后面,她暂时还没有找到打开这种内在关系的钥匙。对于总部这台新型的复杂的“机子”,总指挥正在以女性独特的眼光细心地观察着,研究着,竭力想了解它的每个部件,弄清楚它的结构,尤其想查明它在运转中发生故障的原因。  水芙蓉霎动了一下长长的眼睫毛,从总指挥室门口踱到了办公桌跟前,双手插腰,瞧着桌面上那只背负重荷的陶瓷骆驼,担心地考虑着:新规划还未经正式批准,工程上的许多准备工作就在按其计划动了起来,她该是担着多大的风险哇。不错,新规划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所有设计项目都经过了再三调查、勘测和试验,以求取得科学的数据。但是,如果它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个环节万一失误了,而让原规划的谨慎说法占了上风,我们这些热心的倡导人,前功尽弃不足可惜,即使受到严厉的惩罚也是“罪有应得”;至于对当地人民和整个工程所带来的损失,可就无法挽回了。一阵疾风从湖上吹来,树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飞砂走石,枯枝败叶被风卷向空中。天地间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四野气象萧森,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降临了。  龚向阳和唐国安夹带着一股气流进入总指挥室。他俩,又疲倦又焦急,凝神注视着总指挥,似乎把设计人员的心都带来了。水芙蓉也面容憔悴,蹴蹴不安而又异常困乏,但她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关爱地瞅了唐国安一眼,佯装生气的样子,生硬的一字一顿地问道:  “唐工,你怎么也不去休息?”  “古人说,‘春眠不觉晓’,我近些天却始终不要睡,也许是由于盛夏的缘故吧,想找点事做。”唐国安显得轻松而洒脱。  “已经转钟了,应该就寝啦。”  龚向阳把水芙蓉的话抢过去:“愈晚愈静,愈静愈好做事,思想更加集中。”  水芙蓉瞪了龚向阳一眼——责备他不该再替唐工申请任务,老人家够劳累的了,应该劝他歇歇气——于是用严厉的腔调下了一道“逐客令”:  “现在不需要‘集中’,恰恰要求‘分散’,大家都休息两、三个钟头,无论如何也得逼着自己睡一觉。”  唐国安和龚向阳交换了一个眼神,心目中同时迸发出又钦佩又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