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第三十九(2 / 3)

拾忆行 夜平阑 1886 字 12个月前

平兰国君委托的事物送抵,自然只需在海桐城中安心过着日子便好。再过几日就是大婚,大婚后长宁就会有许多空闲时间了。”

江延锦幼年流亡,少年时期又周旋与不同的势力,过得是提心吊胆的日子,自然也期待真正尘埃落定之后的安定生活。

她只是比兰皇后多了些思量:“我刚才瞧陛下的神情,似乎并不因我的身份而感到震惊,可见父皇应已与陛下通过气了。或许……这才是平兰决定让我嫁与亭韶的考量吧。”

若是以亭韶先前的想法,以平兰的荣则郡主为亭韶太子侧妃,待及笄后正式封为太子妃,这中间可以操作的空间便太大了些。何况亭韶太子也好,荣则郡主也好,二人年岁甚至不足十岁,这五年间难保两国之间不会发生什么龃龉。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江延锦思及此处,抬眸看了一眼稳坐主位的兰采嵘。

兰皇后虽然从未向她透露过自己与顾登易的关系如何,但是养尊处优和地位稳固是可以写在兰皇后脸上的,稍一分辨便知。

江延锦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她继续着方才的想法。更重要的一点便是,眼看着兰皇后是个聪明人,顾庭放又早早立了太子,荣则郡主若是真的当了太子妃,亭韶再下一代的皇孙身上就会流着一半平兰皇室的血脉了。荣则郡主在平兰可还有宗亲相助,顾登易真的会放任这种危险的血脉联系出现在他的孙辈身上么?

光是江延锦自己如此想想,她便已经对亭韶求娶荣则的举动打了个问号。

现今,真正通过联姻方式昭示两国站在一起的是昭康王与长宁公主,一位是无缘大位却又身份足够高贵的天子胞弟,一位是受尽宠爱却又和平兰没什么联系的长公主之女,倒是比亭韶最初的想法更加进可攻退可守些。

也就是说,她与顾登楼的联姻本就是君木椋同顾登易妥协的后果,容不得她拒绝。

兰皇后并不知晓她心念电转到了何处,近侍女官就在这时躬身走到皇后身旁,轻声道:“皇太子殿下在外求见殿下呢,不知殿下是否要见?”

女官隐晦地示意着下方的长宁公主,用目光询问着主子的意思。

兰采嵘失笑,但终归二人今日才是阔别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她还不能赌对方的一切表现只是使她宽心的伪装,何况江延锦现下的确是平兰的公主,不好与亭韶的太子做什么接触的。

她不过垂下眸子,近侍女官便已知晓皇后殿下的意思,沉默又安静地退了出去,满宫的宫人依旧安分地垂首站在远处,并不敢显露自己的好奇之心。

江延锦只消一猜便明白,能够让皇后身旁的女官都如此谨慎恭敬却又不愿显露在她面前的,除却皇太子殿下还能有谁呢。

但是她能够明白兰采嵘的谨慎,就好像她直至适才冥想时,才颇为后怕地发觉她与顾登楼的姻缘看似天定,其实不过是险而又险的细线恰巧勾住二人一般。

江延锦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如此心悦顾登楼,究竟是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不曾停歇的帮助,还是单纯因为对方温润优雅的模样?

长宁公主曾处理过许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但眼下这桩却令她格外不知所措。

她只知道,自己不想与对方再度分开太久,更无法忍受重归陌路。

而此时,兰皇后的中宫之外。

顾庭放被春风吹乱了鬓角的发丝,这位向来稳重的小太子不过优雅抬手轻轻将其别至耳后。他挺拔地站在母后的宫外,虽说侍从进去通报的时间有些长了,他的面上也未见不虞之色。

皇后身旁的女官亲自迎了出来,略带些歉意地道:“太子殿下,皇后殿下正在待客,殿下若是有要事要与皇后殿下相商,不若转告于奴婢。”

顾庭放住了她要弯腰行礼的动作,他的微笑中还带着些许孩童的稚气:“不劳烦姑姑了,本宫不过是前来同母后请安的,既然母后在待客,本宫便先回东宫了,劳烦姑姑转达。”

他恭敬地朝皇后所在的方向拜别,自己领着身旁的宫人按部就班地往东宫的方向行去,却又在半途遇到了这位小太子未曾料想的人。

“庭放恭请皇叔安。”顾庭放朝顾登楼俯身行礼道。

顾登楼同样躬身问候侄子:“臣见过太子殿下。”

待见礼后,顾庭放这才从稳重的外表下显露出些许好奇模样来:“我见皇叔方才在驻足远眺,也不知宫中究竟有什么事物能引得皇叔关心呢?”

“没什么,”顾登楼礼貌地朝小太子笑笑,“方才在想一些事罢了。”

他看着侄子半信半疑的模样,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就是不清楚阿锦那边顺不顺利了……顾登楼在心底忧心着。

陪同昭康王的宫人候在一旁低声提醒他不要在宫中逗留时辰过长,顾登楼温声谢了对方的提醒,又转过身来与顾庭放告别。

往宫外走的这段路对他来说明明非常熟悉,出了宫返回王府的路线更是被他无数次走过,可顾登楼就是觉得心中有些发堵,好似少了些什么东西似的。

是什么呢,顾登楼百无聊赖地想着,他虽离开海桐城多日,可侍从禀报说昭康王府中一切如旧,与他离开海桐城时并无区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