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第四十(1 / 3)

拾忆行 夜平阑 2155 字 12个月前

从亭韶皇宫回到昭康王府的路程并不算远,自从顾登楼被顾登易降旨召回海桐城后,他已经走过许多次了。

暮春时节还有些微微泛着凉意的春风拂过他的脸庞,可在阵风消弭后,又是闷热的前奏响彻在他耳畔。

平兰送嫁的宫人们自然不会在昭康王府先做停留,长宁公主也在亭韶宫中待嫁,自己身边虽然有随行的侍从,但比起先前南下时的浩荡队伍和在司荆书院时的放松之感,顾登楼还是觉得心底空荡荡的,无端有些孤独的感觉漫上心头。

昭康王府早就得到了主子今日回府的消息,府内总管与长史自然做好了迎接自家主子的准备。

故而当顾登楼走近昭康王府时,他便瞧见了早就等候在门口的侍从们。

他笑着同他们打了招呼,抬步走进了昭康王府。

昭康王归来,自然要与府中长史谈论及府中及海桐城这半年多的近况,早就有侍从引着顾登楼往书房中去了,道是长史已经在此地恭候。

顾登楼谢过这心思活络的侍从,还未等他抬手,长史已经帮他拉开了大门。

他方才落座不久,长史就在一旁缓缓开口询问,问的却不是陛下今日在宫中如何,而是开门见山地提起了主子一番周折为的这件事。

“不知……王妃殿下如何?”长史小心翼翼地开口,同时认真观察着自家王爷的神情变化。

顾登楼听他提起江延锦,眉眼不禁泛上一层柔色。他轻声回答着:“一切都好,长宁公主如你先前同我分析的那般,是个能够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长史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紧绷的身体明显放松下来。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庆幸:“还好,还好。咱们这位王妃殿下啊,不求多的,只要是位能够认得清形势的就行了。”

顾登楼不置可否地笑笑,像是觉得还不够似的,为江延锦又找补了几句:“主要是……王妃也很合我的心意。”

虽然在人前承认这些让他有些耳尖发烫,但顾登楼面上的笑意依旧不减:“所以你且安心罢,而且长宁公主初来乍到,叫府中的人也小心着点。”

长史方才就在细细观察着主子的面容表情,见他是真心对平兰的那个公主感到满意后,心中的忐忑也卸下去了大半。

“那是自然,王爷放心,”长史自无不应,同时也将昭康王妃的这一茬掀了过去,“王爷北上平兰的这些时日,陛下的动作可一刻都不曾停滞呢……”

说到正事,顾登楼也敛了轻松的神色。他垂眸听完陛下这半年来的大动作,眉头也随长史的话语而紧皱了起来。

“你是说,成邺王因为不敬陛下与太妃娘娘,已经被削去一小块封地了?”

长史瞥了一眼自家王爷的神色,试探着开口道:“陛下打压成邺王也非是这半年的事了,毕竟先帝的那些皇子们,大多封了一字王,二字王除去殿下,便也只是成邺王了。”

一字王的封号是一个字,就像顾登易曾经被先帝封为晋王一般,而二字王的封号是两个字,地位要比一字王逊色些。

很巧,顾登楼不仅在先帝手下当过一字王康王,还在皇兄手下当过二字王昭康王,可谓是都体验过一遍了。嗯,逐级下降的体验。

长史也知道自己提这事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连忙找补道:“可是陛下并未削去殿下的亲王待遇,也选了褒勉之意更甚的封号,还恩准殿下不必就藩,成邺王的确是削爵为郡王的,他与殿下并不能一概而论。”

顾登楼无奈叹了口气,又笑着道:“陛下虽有意打压成邺王,但选的这个理由确实是本王没想到的。”

长史心中感叹,陛下削成邺王的封地就算了,毕竟谁人不知,成邺王曾为三皇子时与陛下曾分庭抗礼,并仗着自己母妃得宠欺凌二皇子呢。可陛下不仅要削爵削封地,还专门挑了成邺王母妃去世时他守孝不合规矩一事发难,这非是要活生生把成邺王呕死才算罢休。

这些话他只在心中腹诽,却不敢真正在昭康王面前说出口,故而打了个哈哈绕过这茬,只谈局势。

“成邺王不敬陛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宗室中也就是他最不安分,陛下多注意些也是正常。”

长史说到此处,却难免忧虑:“但是,陛下打压成邺王也罢,若是借着这个口子继续下去……殿下又是被陛下指婚要娶平兰公主的,不可不谨慎些。”

顾登易上位之初就对臃肿的世家与宗室非常不满,这些年也顶着压力重拳打压那些四世三公的优渥世家,让所有臣子宗亲的心中都对这位年轻陛下的决心和手腕不敢轻视。

现在眼看着陛下的矛头冲着宗室就去了,长史难免要为自家这个早就被抓到国都的地位尴尬的亲王而担忧。

可惜他并不知道顾登楼今日到底与陛下在宫中密谈了些什么内容,自然也就不理解主子为何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淡然模样。

顾登楼宽慰他道:“陛下是明辨是非之人,并不会将无妄之灾强加在宗室身上。况且本王行事一向低调,朝政也毫不参与,叫下面人外出时再谨慎些便也罢了。”

他自知当年有愧于兄长,故而顾登易登基后也绝不与他唱反调,想改成二字王就改,想削封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