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憾(2 / 2)

还珠吟(重生) 惊三月 1704 字 11个月前

正巧,他手中有杜仲武勾结瑞王的证据,他们既然要送死,他正好寻个由头治他们的罪。

时隔半年,再回金陵府,那个气派的牌坊建了塌,塌了建。百姓间风言风语甚多,都说是那位节妇死得冤枉,借牌坊伸冤呢。

他带人进府时,一眼便瞧出枯井有异,一个不用的枯井,木板加盖,硬石堆积,旁边还有符咒贴着。

这一家子,个个心里有鬼。

果真,一打开,尸臭冲天,井底两具女尸相偎,其中一人的衣裳他见过,是那位节妇。

有围观的丫鬟认出,另一人是节妇的丫鬟。

他找来节妇的继子盘问,几句后他便招认,是他打死了那个丫鬟,然后将他的嫡母推入井中。

围观的两个老妇人眼神闪躲,他抓她们来问,一个是节妇的婆婆,多年前逼她守节,另一人是节妇亡夫的丫鬟,也是继子的亲娘,三人多年来合谋苛待节妇,谋夺她的嫁妆。

一个节妇之死牵出金陵府杜家不少杀人之事。

闻听此事,两位太后震怒,召他入宫,要他严惩害人之人:“这位节妇乃是本宫亲封,本宫怜她守节不易,谁知这几个小人竟如此对她!”

其实,若太后不发话,杜家这几人也是死罪难逃。

他想杀瑞王很久了,好不容易抓到他的罪证,自然会好好利用。

因着杜家一事,他去金陵府的次数多了起来,一来二去,倒真让他找到那位知音买书去的书斋。

不巧,书斋老板已死,接手之人是他的儿子,刚从广陵府归家,一问三不知。

至此,关于知音的线索,全部断绝,直到他死前那一日。

裴似九十九岁时,送走了世间所有的亲人好友。

他这一生,历卫朝四帝,归处却是凤梧山上一处小小的院落,是他亲爹留给他的宅子。

垂文和扬采死在他的九十一岁,杜礼怕无人照顾他,找了不少人上山陪他。

那一日,凤梧山上来了一位年轻后生,说自己是金陵府人士:“裴相,你要找的那个人,小人已找到。”

据他所说,他接手书斋后,一日整理旧书时,发现一本《卫朝异闻录》,成书于大巳二十五年。

他找人打听,才知这本书是有人卖给书斋的,谁人卖的已不可知,但这本书中留了一个人的名字。

“裴相,你瞧,这本书的最后,写了她的名字。”他翻开书,指给他看。

“李吟娥...”他凑近去看,缓缓读出声,复又问书斋老板:“她是谁?”

书斋老板说他并非金陵府之人,实在不知这李吟娥是何人。

总算在死前得知知音的名字,他笑着感谢他。

裴似死时,身边空无一人,几位随从被他打发去山下买吃食,等回到山上,才知他已死去很久,手中紧紧握着那本书。

八十三岁的杜礼得知消息,拄着拐杖赶上山时,他们已将他放入棺材,只那本书取不出来。

“这本书,怎么还有?”他记得,自老师的知音死后,他把剩下的书全烧了个干净。

“杜相,这书是昨日一个书斋老板送来的,说是写了名字,叫什么李吟娥。”随从赶忙解释。

“既是如此,那留给老师吧。”

知音难觅,能在死前得知姓名,老师当含笑九泉。

杜礼八十四岁时,回了金陵府,他生于此长于此,却在高中状元后,再也未回过这里。

曾经金陵府杜家的宅子成了一片废墟,他路过时,听见里面有交谈声,他顺着声音走过去,原是杜家的宅子有人买了,他们正商量着将府中旧物扔出去。

“老先生,你的书掉了。”他离开时,有人追上来,非说是他的书。

他接过一看,封面已烂得不成样。

再一翻开,字迹斑驳,可他却无端生出一股熟悉之感。

晚间,杜家现任族长引他去用饭,席间有人说起当年轰动金陵府的节妇一案:“你们肯定都不记得她叫什么,我还记得,叫李吟娥!”

“你说她叫什么?”杜礼冲上前追问那位节妇的名字。

“李吟娥...”

他掏出怀中的那本烂书,在烛光下一页页看过去,果然是他老师的笔迹。

次日一早,他去找杜家族人打听李吟娥的坟在何处,想替他的老师为她上一炷香。

“她哪来的坟,她爹娘早死了,族长说她是灾星,也不准她入杜家祖坟,她的寿盒还放在义庄呢。”那人引他去看她的寿盒。

半大的木头盒子,已放了许多年,他带走她的寿盒,送去凤梧山。

裴似的坟茔够大,容得下李吟娥这块小小的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