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董卓进京记(中下)【二更,求追读、票】(1 / 2)

袁隗细细的为董卓讲了如今的情况。  “八月,大将军意图诛杀十常侍,只是消息最后泄露了出去,十常侍在宫中伏杀了大将军,后来陛下令吕布诛杀了十常侍。”  “局势便稳定了下来。”  他漠漠的感慨:“当初我欲让本初与公路在宫门外入宫,即便不能入宫也是可以焚烧宫门,传出消息,令你知晓此事。”  “若是你在那个时候进京,或许还有几分机会。”  袁隗看着董卓说道:“如今京中的事情大多数已经平定了下来,大将军虽死,但有丁原、吕布在,天子又收拢了大将军的部下以制约西园新军中的其余几个校尉。”  “如今的形势已经和之前的形势不同了。”  董卓微微皱眉,神色中带着几分阴沉,只是此时他并没有言语,而是继续听着袁隗介绍着如今京中的形势。  “如今天子即位掌权,太后又不太管顾陛下,颇有令陛下亲政之意。”  “京中兵权的一半都在天子手中,当然,京中的新军战斗力并不强悍,若你想要硬攻也是可以的,但那样子的话,你便失去了所有的先机。”  “天下间哪怕是并不服从如今朝廷管理的郡县,封国也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而来京都。”  “届时你便是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董卓看向袁隗,袁隗的神色依旧平淡,他意识到了什么,当即便开口问道:“袁公,依您之见,卓如今应当如何应对呢?”  他表现的十分恭敬而又令人看不出什么愤怒及不满,袁隗见着董卓如此恭敬的神色心中自然更加的满意。  袁氏当然有这个野心以及能力,但袁氏绝对不能首先踏出这一步,所以他需要一个人开个首例,让人意识到如今的刘汉皇室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也唯有如此,他们袁氏紧跟着而上才不会显得那么的「逆贼」。  大义以及名声,袁氏还是需要的。  于是袁隗看向了董卓,神色很寻常:“你带来的凉州士兵,便是你手中最好的对策。”  “明日上朝,你可以用「大将军诏书」提及你来此的目的,并且表明你并不是无缘无故来此,拿出你正当而又合理的理由,让自己在大义上无缺。”  “继而,你上奏表明既然十常侍之乱已然解除,你便不可长留在京都。”  袁隗微微一笑,神色得意而又自然:“我会暗中令我门生在你请辞的时候上奏书,表明如今黄巾之乱虽已解,但天下间仍有四处游荡的黄巾士卒。”  “以此为由请天子将你留下来。”  “而此时,天子必然犹豫,但朝堂上若有众多为此上书之人,即便皇帝强势,也不会立刻宣布你必须离开。”  “如此一来,你便有了可以争取的时间。”  袁隗说到这里,就停下了自己的言语,他看向董卓说道:“至于其他的,老夫便帮不了你了。”  董卓听着袁隗的话语,神色中带着思索,片刻后他开口了:“多谢袁公相助,若卓有一日掌权,定然不会忘记袁公今日扶持之恩!”  袁隗点了点头,他图的也就是这句话而已。  待到董卓离开后,袁隗才是看向了身后,内间中恍然走出了三个人,正是袁氏这一代的小辈。  袁术看着袁隗,神色中带着些计谋得逞的开心:“叔父,此乃阳谋,无论是董卓还是天子,都无法拒绝的阳谋。”  袁绍也是平和的说道:“不错。”  “听闻董仲颖身侧有两位谋士,一位名为李儒,一位名为贾诩。”  “此二人中,以李儒最为聪慧、毒辣,只是不知道他听闻了叔父的指点后,会做出什么样子的计谋呢?”  袁隗眉眼明亮,此时的他不像是一个老人:“他做出什么决定,与我们袁家有什么干系?”  “我们只需要等着便是了。”  他站了起来,微微叹气:“其实若天下安定,谁愿意做这篡权之臣呢?”  “袁氏也是世代忠良知臣啊!”  “如今做出这等举动,并非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天下之安康,为了天下黔首之太平,后世中若有什么骂名,那便是朝着老夫来就是了。”  袁隗显得十分大义凛然:“老夫愿背负着千古的骂名,也不愿意看着大汉的天下江山如此下去啊!”  袁绍、袁术二人脸上都带着慷慨之色。  “天下动荡不安,袁家之剑何尝不利?”  “愿以袁家之剑,扶大汉江山之安!”  袁基倒是看着站在那里一脸慷慨感动的仨个人,有些无奈之色。  ........  驿馆  董卓望着身旁坐着的李儒,两人都十分自觉而又默契的没有喊上贾诩,毕竟两人都觉着,接下来的大事不能够被贾诩知道。  他们害怕贾诩将此事泄露出去。  董卓本就是多疑之人。  “文优,今日袁公与我只说了这么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有些难受:“让我去理解袁公话里面的含义,真不如让我上阵杀敌去!”  李儒咳嗽了几声,脸上神色更显苍白。  他看着董卓,微微的眯着眼睛:“袁公的意思是,暂时先拖着天子,这个时候的天子应当是不会改变自己主意的。”  “当然了,即便天子想要将军离开,将军也可以不离开。”  “天子此时拿您是没有办法的。”  李儒的嘴角带着嘲讽:“练军练军,今日臣也在京中留意了消息,西园新军虽然看似如同烈火,但内力却有些腐朽无力了。”  他看着董卓说道:“主公的五千凉州军,已然可以覆灭京都的所有军伍了。”  这并非是李儒自大的谎话,而是真实的。  在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