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吕不韦回归,这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生日之后的第二天一早,子楚就召开了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将吕不韦此行去三川郡办的事拿出来议了议。 吕不韦向子楚汇报了各项政令的实施进度和遇到的问题,众臣一番商议之后,也定下了一个结论。 三川郡已经足够安定! 据调查,当地百姓对秦国认同感很强,许多已经开始以秦民自居。 这是很正常的。 秦国给他们提供的条件很优越,他们享受着和原秦国子民一样的待遇。 同时,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提升,精盐、猪肉、布匹,这些原本在函谷关外售价很昂贵的东西,自从他们成为秦民以来价格都下调了。 当然,这些条件主要是吴驹提供的,秦国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政策上的优待等等都是有的,只是吴驹一个人的光芒实在太夺目了。 百姓所求不多,能吃饱穿暖就好,现在虽然距离完全实现还有一段距离,但好歹是可能了,那么还何必去怀念以前的日子呢? 另外,他们地处边境,可谓朝秦暮楚,今日可能是魏王的子民,明日就要归赵王,后日再归秦王,对国家的认同感较低,同时又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的生活。 而且,三川之战打完之后,韩魏国内力量空虚,没等秦国再打上门就主动割地赔款,他们是被韩王和魏王放弃的,而非被攻占的,民众当然会对韩魏心存埋怨了。 言归正传。 既然三川郡已定,有两件事便可以提上日程。 第一件事子楚东巡三川,可以开始布置,不必太过担心治安问题。 第二件事是攻赵,三川一定,攻赵便可无忧,不必担心战争期间,三川郡借机反复的问题。 两件事情并行,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目前的打算便是子楚东巡三川,体察民情,安抚民心,随后开启攻赵之战! 下朝后,吕不韦又被子楚留下用午膳。 朝堂政务梳理的差不多,他又开始梳理私事,即吕系以及家中、生意上这段时间积压的事务。 吴驹为老丈人汇报了吕系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当说到邵无害一事时,吕不韦对吴驹的处理方式很认可。 “你做的很对!”吕不韦深吸一口气,说道: “朝臣之间产生纠纷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邵无害属于外臣,又是我们吕系的人,他向甘家动手,很容易落下话柄,叫咸阳民众说说也就罢了,怕的是那些出身秦国的臣子借机攻讦。 秦国臣子和外臣之间有天然的利益冲突,好不容易有个三川郡,把双方的争斗引到了中枢之外,谁都不想再把他引回来,届时闹得不可开交,于大局不利。” 吴驹扶额叹气:“朝堂上的这些弯弯绕绕是真多啊!” “没办法。”吕不韦摊了摊手,他早就习以为常了。 吴驹随后又讲起之后甘罗拜为门客的事,令吕不韦颇为惊讶。 “这倒不失为一件好事,甘罗这孩子很是聪慧,只要没有半道出意外,将来的仕途会不错!”吕不韦笑了笑,损了邵无害的面子,但换来一个甘罗,对吴驹来说无疑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吴驹点点头表示赞同。 “大王给了甘罗什么官位?”吕不韦问。 “暂时未定,据说有意安排在治粟内史祁农手下。”吴驹说。 吕不韦点点头,转而说:“我听说,大王委任你为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吴驹闻言也有些无奈的点点头:“是的。” 吕不韦长出一口气:“木已成舟,这样也挺好,虽然这个位置树大招风,但也有不少利好,况且你对大王来说,确实是最好的人选了。” 吴驹点头表示明白,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科举的试卷都快出好了,俗话说得好,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咯。 再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思考,吴驹也觉得不必将这次科举视若猛虎。 吕不韦旋即不再说公事,转而笑问道:“昨日生日宴办的这么红火,看来我不在咸阳的这段时间,你和凝儿也是颇为恩爱啊。” 未等吴驹说话,吕不韦随即便问:“你们俩打算何时成婚啊?” 吴驹想要张口,吕不韦又笑吟吟的补充道:“这次你拿岁数问题搪塞我可是不行了,过完这场生日,凝儿已经十八,按照你自己的说法,是成年了。” 吴驹舔了舔嘴唇,一时间无话可说,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明年!明年年底之前一定成婚!” 明年…… 吕不韦摸着下巴盘算了一下,觉得这个时间还算满意,于是这才摆了摆手放吴驹离开了。 之后的几天里,烟花的事情越传越广,引起了大众激烈的反响。 烟花之事出自吴驹之手的消息也已经确定下来,很多人都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怎样办到的,可是吴驹避而不谈,久而久之也便不了了之了。 不过吴驹在生日宴上吟的那首《清平调》却一炮而红,为天下读书人津津乐道。 这首诗也为许久没有新作面世的吴驹再次巩固了宗师之名,让许多质疑吴驹的人知道:宗师之名是无可撼动了。 如今天下,能在文道被称为宗师的人寥寥无几,荀子作为辞赋大家算是一个,稷下学宫姜堪长于诗道,算是一个,吴驹便是剩下的那一个,虽然他的岁数和资历浅,产出的作品也较少,但每一首都是精品,而且从目前他的作品来说,这个人几乎没有弱项! 诗,词,歌,赋,有三项他都立于顶端,简直恐怖! 也因此,吴驹在天下文人口中拥有了“词祖”和“文宗”的称号。
第四百七十一章 八月的第一个星期(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