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听听吴驹的建议,祁农也觉得以吴驹的脑子一定能想出好点子,于是说:“吴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吴驹见战火忽然烧到自己身上,不由得一惊,随后陷入沉思。 国家缺钱吗…… “我倒是确实有几个点子。”吴驹思量再三,决定不回避这个问题,毕竟他一贯的原则就是该怂的时候怂,该莽的时候莽。 祁农眼睛一亮:“快快说来!倘若能用得上,我一定也在大王面前为你请功。” 吴驹摆摆手,说道:“我有三计。” “哪三计?”众人异口同声的问。 “第一计,曰,国企。” “设立由官府投资、控制的企业,用官府的名义做生意,不但可以充实国库,还可以起到引导、调节市场,帮助宣传等作用,当然,最好的就是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 祁农点点头:“这一点你之前说过,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继子楚和吴驹合伙做贩盐生意、布匹生意尝到了甜头,立马就让祁农着手操办,现在已经有了许多家产业。 “不过这做生意赚钱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啊,不怕你笑话,除你手下的盐业、布业这些半国企在持续盈利外,之后开的那几门生意都是刚起步,都还处在亏损状态,什么时候能转亏为盈还是未知数。”祁农说完,又笑道:“吴卿今后要是有什么合适的路子,请务必带我一个啊!” “客气了,有合适的话,一定。”吴驹笑了笑。 祁农又问:“那第二计是?” “第二计,名为平准!” 这倒是个新鲜词,于是祁农连忙问:“何解?” “可以设平准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便为‘平准’!”吴驹说:“如此一来,官府便能掌控物价,在市场动荡时出手平稳,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做空、做多,即以贵即卖之,贱则买之的方式博取不菲的利润,充盈国库!” 这番话一说出,祁农的眼睛瞬间亮了——很有意思! “有点像平籴法。”祁农思考了一下,说道。 “没错,但是区别在于平籴法的初衷不是稳定市场或者充盈国库,而是救济灾民,平定动乱!不仅不赚钱,反而还是亏钱的。”焦樵抚须说道。 平籴法。 (籴di) 祁农对其不陌生,焦樵等法家人对它也更不会陌生。 这是法家的奠基者之一李悝的杰作。 李悝,魏国人,在大约一百多年前的魏文侯在位时期,担任魏国丞相之位,编篡了法家的著名书籍《法经》,并主持了一场影响深渊的变法——李悝变法! 而李悝变法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平籴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平衡粮价。 这项规定的意义之深远自然无需多说,现在的七国每一国都在使用,这也是祁农能一下子想到平籴法的原因,毕竟他身为治粟内史,其中一项职权本来就是管粮食的,而焦樵等人对此熟悉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他们是法家,李悝、李悝变法、《法经》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抹灰之于土木,复制粘贴之于某讯一样,是必学必备必会的。 而吴驹所说的平准法出现于汉朝,是汉武帝改革中,将已经改名为大农令的治粟内史又改为大司农,随后在大司农之下设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斡官、铁市等部,其中的平准部就专门掌管平准法。 此后历代皆沿用之,并加以改进,比如唐朝刘晏改革时提出的常平法。 “这个好!这个方法确实不错!”祁农很是赞同,一时间愁苦的心情一扫而空,整个人的阳光了起来:“我明日便上报大王,若能功成,首功非你莫属!” 焦樵笑道:“果然还是吴驹比较有办法!” 李斯深以为然,国企之法和平准之法,他一听就知道大有搞头,刚才众人就国库问题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而这样有实践意义的好方法吴驹却轻松说了出来,李斯不由感叹吴驹真乃非凡人也,不由对他陡然生出几分敬佩之心。 “还得是吴卿啊!” “这样的方法,我肯定是想不到的。” 参与聚会的众多法家学者也纷纷上赶着拍马屁。 吴驹拱手谦逊道:“哈哈,大家过奖了,过奖了,随口一说而已。” “那不知这第三计是什么?”未等祁农开口,连老成持重的焦樵都忍不住说话了,在他看来,前两计都如此惊艳,第三计一定也不是凡物。 “第三计,是恤商。” “降低商税,大力发展商业!”吴驹语不惊人死不休。 “啊?”众人纷纷大惊。 “要鼓励通商,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权,如此,国家可以富庶!”吴驹说。 顿时有人不赞同了:“商君说: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若鼓励通商,岂不助长不劳而获之气焰?” “此乃本末倒置耳!” “吴卿,您前面说的我都十分赞同,可这一条就不太对了。” 与会众人纷纷驳斥道。 面对大家的批判,吴驹淡定了喝了一口茶水,一言不发。 于是一众人将目光投向焦樵:“焦卿,您说两句吧。” 焦樵沉默了。 说实话,他也觉得吴驹这一计不太合适,但直觉告诉他,吴驹绝非蠢人,他既然说出来,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有三计(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