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微末伎俩,怎能与张、董二人比肩?皇上若要练字,不如以张瑞图为范本,则更得气韵风骨。” 钱龙锡的这一番推辞,倒听得朱由校好生尴尬。 他心想,国人就爱把谦虚低调当作美德,受了一言半语的夸赞,就非得口是心非变本加厉地再自贬一番,直到把发出赞美的人衬得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才罢休。 启明适时地探过了小脑袋,朝朱由校开口道,「宿主,你好像把钱龙锡给吓着了。」 朱由校恶狠狠地用意念道,「废话!我还能看不出他被我给吓着了?虽然杨朴的《七夕》是一首讽刺诗,但历史上的明熹宗应该没大兴过‘文字狱’罢?」 「我不过夸他一句字写得好罢了,真不知道他一个劲地在谦让些什么,他这样我都没法儿再往下接话了。」 启明笑眯眯地道,「其实钱龙锡呢,也不是完全在自谦,他的话,你得这么听,这‘邢、张、米、董’四人之中,如今唯一还在朝中的,就是张瑞图了。」 「邢侗在万历四十年就去世了,米万钟在天启五年被阉党的倪文焕弹劾,已然降罪削籍,而张瑞图就不一样了,他在《明史》里面,是明确被归为‘阉党’一类的。」 「历史上他是在天启六年七月入阁的,正由于他的字写得好,魏忠贤后来建生祠用的碑文,都是出自他的手书。」 「而且张瑞图有一件事特别有名,当年会试的时候,他在答策问时,写了这么一句话,‘古之用人者,初不设君子小人之名,分别起于仲尼’。」 「他认为,古代明君用人,本没有君子小人的分别,用君子小人作为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从孔子开始的。」 「从这一观点就可以看出,张瑞图秉性并不坏,他之所以投靠到魏忠贤麾下,完全是出于政治功利的考量,历史上他入阁之后也没来得及干什么穷凶极恶的事儿,就被崇祯皇帝给一撸到底了。」 「再说这董其昌,倘或明光宗没有暴毙,董其昌或许是可以在入阁后大展宏图的,因为相对于当皇帝的日讲官,给太子上课的翰林实则更有前途。」 「这些人属于东宫的潜邸旧臣,在新帝登基时,东宫的太监和大臣会分别垄断重要职位,正如钱龙锡方才所说,董其昌在给还是太子的明光宗当讲官时,深受明光宗的赏识。」 「后来董其昌被调往地方,明光宗登基后,还特意问起过他,特意将董其昌调回京中,任为太常少卿,天启五年时,董其昌又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但他在任一年即辞官退隐了。」 「细细算来,董其昌从三十五岁走上仕途,到八十岁告老还乡,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几乎完美避过了从万历朝到天启朝所有政治斗争。」 「他虽与东林党人惺惺相惜,却高龄而终,从没有受到任何一场党争的波及,那么宿主你看啊,除了极其高超的书法水平,这张瑞图和董其昌身上,还有什么共同点呢?」 朱由校立刻道,「我懂了,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这张瑞图和董其昌,都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钱龙锡以‘南张北董’之名谦让再三,就是想告诉我,他想明哲保身。」 启明笑道,「是啊,宿主,虽然你是皇帝,但是笼络人心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哦!」 朱由校暗自叹了口气,随后,他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朝钱龙锡又道,“钱卿与张瑞图是万历三十五年的同榜进士,又何必妄自菲薄?” 钱龙锡回道,“臣与张瑞图虽为同年,然张瑞图乃探花,臣不过二甲而已,于才名学问上,臣确不及他,又何来妄自菲薄之说?” 朱由校兀自咬了咬牙,两句话下来,他就知道这钱龙锡就是一滑不溜手的老狐狸,是个既不主动也不拒绝的官场不粘锅。 要说斩杀毛文龙一事是由钱龙锡主谋,恐怕还真是冤了他。 以钱龙锡的秉性,顶多对袁崇焕说几句带有鼓励性质又模棱两可的话,然后让袁崇焕自己看着去办。 只是钱龙锡的不幸在于,历史上他碰上的领导,是比他还不愿意负责的崇祯皇帝。 这领导一甩锅,钱龙锡便只能代替领导背锅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倘或要重用袁崇焕,没有钱龙锡这样的东林老狐狸为其保驾护航还真不行。 朱由校想了一想,决定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祖宗定下储才馆阁以教养的规矩,便是要朕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嘛。” 皇帝一面说着,一面踱到御案后坐下,看着挪动着膝盖转向自己的钱龙锡,平声道,“钱卿知道,这‘绳愆纠谬’四个大字是从何而来吗?” “《尚书》中云,‘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这是昔年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时,所作诰命中的词句,周穆王重视法度,吏治严格,故而他告诫伯冏,倘或要尽心辅佐自己,便要选贤任能,让左右大臣鼎力协助,匡正其不到之处,务求恢弘先祖先烈的宏图大业。” “孙承宗在时,朕听他给朕讲解过这一篇书,周穆王时期,周国国力强盛,周穆王两伐犬戎,南平荆蛮,东攻徐国,使得许多方国、部落都归顺于周王朝。” “与此同时,周穆王又喜好游历,曾于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周穆王能不恤国是,肆意远游,正是由于有贤臣辅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