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熊廷弼疏,尔后又将京城书坊中所售之《辽东传》藏于袖中,带入宫中,于日讲时拿出,并对朕道,‘此书为熊廷弼所作,流传市上,希图为自己开脱’。” “于是朕一怒之下便下旨斩杀了熊廷弼,这难道不是冯卿意欲操政柄以擅权?再有,御史吴裕中是熊廷弼的同乡兼姻亲,冯卿明知吴裕中同情熊廷弼,便故意命人传出流言,说朕有意要罢免次辅。” “吴裕中闻言,便上疏弹劾了丁绍轼,冯卿趁机又暗示忠贤,说这吴裕中是熊廷弼至亲,弹劾次辅,是志在为熊廷弼报仇,不可轻放,忠贤听了这话,哪有不告诉朕的道理?” “朕见吴裕中欺肆狂悖,诋辱大臣,自然生气,判了吴裕中杖一百棍,并革职为民,后来午门前行刑时,是王体乾监刑,当着一干人喝令重打,将那吴裕中打得血流如注,皮肉糜烂,骨皆寸折,难道不是冯卿私下授意?” “朕听说,吴裕中被打死之前,在昏沉之中,依旧口呼‘天子圣明’,这难道不算冯卿窃威福以乱政?别以为朕不知道,‘行廷杖,兴大狱’,就是冯卿给忠贤出的主意,汪文言入诏狱后,许显纯对其如何刑讯审问,也是一一要向冯卿请教。” “冯卿为了向忠贤示好,曾屡屡致书于内廷,忠贤为笼络冯卿,也尝回复道,‘宫府原无二致,忠孝出于一原’,那么朕就好奇了——” 皇帝一挥手中铜尺,往冯铨面孔上又重重地笞打一记,“怎么冯卿假天子威福打杀政敌时,不曾批驳‘宫府一体’,朕要冯卿燮理阴阳,调和内外时,冯卿倒抗辩起‘宫府一体’了?” 两记尺头打下去,冯铨那皎白如玉的脸颊上迅速浮现出两道肿痕。 启明见状,赶紧去拉朱由校握着铜尺的那只手,「宿主!可以了,可以了!再打就要打出仇来了!」 朱由校淡定回道,「放心!我是专业演员,下手轻重都是经过一场场戏练出来,他这脸上的伤也就是看着唬人,过两天就没事儿了。」 启明道,「不就是内阁帮着外廷说话,没帮着你吗?宿主你把道理跟他们讲清楚就成了,又何必动手呢?」 朱由校解释道,「一来,经过你方才的科普,我已经知道了这冯铨是个汉奸,既然他在历史上都投降满清了,那我作为他名义上的旧主,惩罚他不是应该的吗?难道我应该像多尔衮一样毫无偏见地厚待他吗?」 「二来,人不可貌相,根据我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这冯铨就是个首鼠两端,睚眦必报的小人,俗话说得好,‘凡媚上者,必欺下’,对付这种欺软怕硬的小人,就得比他还要强硬,才能教他心服口服。」 「三来,虽然我今日斥责内阁的目的是给魏忠贤壮声势,但这冯铨是魏忠贤的铁杆死党,我把他训斥一顿,也是为了敲山震虎。」 「历史上的阉党能成事,还不是仗着明熹宗宠信他们?他们要做的,应该是顺着皇帝的心意,极力巩固我对他们的宠信,而不是反过来借着我对他们的信任肆意欺君罔上。」 冯铨听不见朱由校的意念,只见天子冷冷地瞧着他,一时竟也顾不上疼痛,垂眼回道,“皇上,自有内阁以来,绝无一人独任之时,阁臣职司票拟,无不使同列与知。” “合众人之力以为力,合众人之见以为见,是乃首辅之责,臣岂敢越俎代庖?皇上若以为臣等不能膺服众论,不如将臣等尽数罢黜,如此当廷面笞重臣,恐怕有失体统。” 朱由校一怔,握着铜尺的手慢慢地放了下来。 启明立刻安抚道,「宿主,你别生气,从冯铨的视角上来看,他说的也有道理,内阁联名上疏,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你就对着他一个人疯狂输出,他肯定觉得你是在借题发挥。」 朱由校回道,「我没生气,我就是觉得这人胆子挺大的,他是我从穿越到现在,第一个敢当场讽刺皇帝没事找事的人,虽然我确实是在故意找他的茬,但是这冯铨敢指出这一点,倒是也挺了不起的。」 启明见朱由校当真没生气,笑着科普道,「其实这冯铨并不是单单在你面前才敢这么顶牛,历史上他投降满清之后也是这个样子。」 「东林党和阉党的针锋相对一直持续到了顺治朝,这些士大夫被多尔衮收用之后,还是照着前朝的党争立场互相斗来斗去。」 「顺治二年,原东林党人吴达上疏弹劾冯铨,他认为冯铨乃奸相,唯恐误国,请求多尔衮立彰大法,戮之于市,并将冯铨之罪颁布天下。」 「多尔衮之前没处理过类似情况,对此极为重视,决定亲自审理此事,他命令冯铨与吴达当场对质,冯铨身为降臣,竟毫无愧色,逐条反驳,言之凿凿。」 「最后,多尔衮不但偏袒了冯铨,认为所劾诸事俱无实迹,而且还反过来斥责上疏弹劾冯铨的人,质问他们‘何乃蹈明陋习,陷害无辜’。」 「宿主,你想想,一个能使得多尔衮都亲口说出‘前朝旧事不当追论’的汉奸,那是何等的伶牙俐齿,能说会道?」 「所以我认为,冯铨这回倒没有看人下菜碟的意思,他虽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他在明清两朝都是一样的性子。」 「只是他这样的恰好就对上了多尔衮的胃口,这就叫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宿主你千万别跟他计较。」 朱由校森然一笑,说白了,这冯铨不就是嘴炮厉害么,这方面他再厉害能厉害得过他这个现代人么,“冯卿此言差矣,当廷面笞重臣之事,本朝早已有之。” “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