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谁出钱谁有理(2 / 3)

启明1626 凤凰鸣高岗 2108 字 2023-08-02

换取大唐之土地与和平。”  “倘或朕真能效仿唐肃宗故事,默许关宁军在打了胜仗之后,在山海关内外肆意劫掠,不用朝廷拨发军饷,那朕自是能心安理得地袖手旁观,再不派内臣去辽东,也再不必听冯卿啰嗦这一二三四五了。”  冯铨张了张口,刚想申辩几句,就见皇帝话锋一转,反客为主道,“只是朕能袖手,冯卿能袖手乎?外廷诸卿亦能袖手乎?”  “朕安居于深宫之中,除非北京失守,否则外头再如何兵荒马乱,朕总能不动如山,可冯卿能像朕一般视而不见吗?外廷诸卿能像朕一般置若罔闻吗?”  “易地而处,倘或朕今日便下旨辽东撤回内臣,从此再不给关宁军发放军饷,并告诉袁崇焕,只要他能平辽,朕允许他带兵去冯卿的家乡肆意劫掠,以充军资,不知此时在冯卿眼中,那袁崇焕又可否与郭子仪相提并论呐?”  冯铨急急出声,“皇上!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若是如此作为,必致官逼民反啊!”  朱由校冷冷一笑,知道冯铨已是再无力辩驳。  历史上的冯铨之所以会在己巳之变中捐财抗清,在多尔衮入关后又迅速入仕清廷,与他爱不爱这个大明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决定他抗清与否的直接动机,还是他的财产,他在他老家顺天涿州置下的那些豪宅肥田。  对于冯铨这种以土地为主要资产的封建士大夫而言,谁能保护他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他就效忠于谁。  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封建士大夫爱国爱大明的前提,是国家和大明也必须矢志不渝地爱着他们。  所以朱由校打蛇打七寸,他压根不去回应冯铨提出的那些问题,他是直接模拟摆烂。  你不是用唐肃宗和郭子仪的例子来说明朕派内臣去辽东是瞎指挥,容易造成猜忌边臣之象吗?  那朕干脆就虚拟摆烂一次给你瞧瞧,待你老家的那些财产成了官军的囊中物,看你还能在这儿红口白牙地嫌朕管得太多、手伸得太长?  朱由校见得冯铨此时的脸色红一阵又白一阵,心中愈发志得意满。  他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但这主意要馊也先馊的是那些外臣,馊不到他这个皇帝头上来,用来堵嘴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主意要拿到廷议上去论列,头一个遭谴的就是引出此事的冯铨。  不会有哪个大臣当真会赞成皇帝纵容官军入关抢劫的,就算有谁能不念桑梓之情,但总也要顾忌同乡同年。  大明官场上下的交际网络如此错综复杂,谁要是敢带头把家乡都给出卖了,则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当年张居正因“夺情”被劾时,最令他伤心气愤的就是连他的湖广同乡都跟着上疏弹劾他。  即使张居正能动用廷仗严惩反对者,但事后仍有余恨,甚至悻悻然地对人言道,“昔日严嵩倒台,都没有受到同乡的攻讦,我今日竟还比不上严嵩!”  因此朱由校也懒怠跟冯铨在民生百姓上绕弯子,他心知冯铨护乡心切,直接便反问道,“官逼民反?冯卿知道怎样才会官逼民反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胡乱挥霍百姓上缴的税收,做不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叫真正的官逼民反。”  “你等不必猜测朕是否有疑于辽东诸臣,朕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朕就是疑心辽东诸臣,这话朕不怕你们往外头传去,就算开了廷议,朕也还是这么句话。”  “上回宁远之战后,朕分发赏银时,让辽东诸臣清查关宁军人数,结果洪如钟、高第与袁崇焕三个人上报上来三个数,把朕当三岁小儿糊弄,冯卿那会儿怎么不出来替朕仗义执言呐?”  “昔年郭子仪能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那是连自家宅邸都四门洞开,任人出入而不问的,郭子仪要是敢这么糊弄唐肃宗,怕是早就被构以不臣了罢。”  “所以朕派内臣去辽东,到底是还是为了袁崇焕好,要是单靠巡关御史就能查清兵饷数目、功罪情状,朕倒是乐得不闻不问。”  “历来史家都以为唐肃宗多疑善变,可那些写史书的文人怎么就不想想,唐肃宗为了给唐军筹集军饷,是何等的呕心沥血!”  “据说唐肃宗为太子时,便事父谨慎,十分俭省,连割羊腿时手上沾了油渍,都要拿面饼揩净后,再将沾了羊油的饼子吃个干净,他眼见千辛万苦筹集来的军饷大笔大笔地花出去了,难道连问都不能问上一声?”  “冯卿方才一口气问了朕这么多问题,那么朕也问冯卿一个问题——关宁军究竟有多少人?冯卿能答得出来朕这一问么?还是冯卿只知‘奴兵前称十八万,人人皆强,山海兵五六万,人人称弱’?”  “朕遣内臣出镇,无非是法成祖以来曾有之旧制,倘或今日朕仅因外廷群小之言,便更改成命,岂非白白坏我恢复封疆之大计?”  朱由校的这一番话下来,直说得冯铨脸色发白,仿佛狐狸精被镇妖道士当头打了一棒,内里已然魂飞魄散了,只余外头还强撑着人形。  少顷,倒是顾秉谦径自开了口,替冯铨打了个圆场,“皇上,臣忆先帝临终嘱臣等辅皇上为尧舜之臣,值此大利大害,臣等若惧祸缄默,噤若寒蝉,则生何以事皇上,死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皇上讶边臣无实,而立命中使镇守稽军实而瞩虏情,以便于入告,明谕并无掣肘,固知圣衷之万非获已也,然威令出于朝廷而耳目寄于中贵,畏讥弹者将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