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4)

[HP]帷幔之后 江送柳 3100 字 12个月前

1999年十二月末,我去医院探望了那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女人。

她今年五十四岁,事实上这个年纪还不算老,但她的头发已经快掉光了,皮肤松弛,脸色发黄,整个人凹陷进病床里,如同融化的蜡烛。

数十年来对烟酒的依赖使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患上了肺癌。

毕业后刚步入职场一年半的我本身就并不富裕,工资从理论上的九月发放一拖再拖,实际上去年九月应得的工资今年一月才艰难地落到我手里,作为新聘教师我选择了沉默。但这次我有些等不住了。我搬出了我母亲的病历,才终于在十二月份便早早拿到了我的工资,最后堪堪凑出了四万。

然而这些离手术费用还差得远。

在我快要被沉重的空气压榨到窒息,打算厚着脸皮去找曾经那些根本不熟悉的同学借钱的时候,一个不知道哪来的神秘人联系到我,要高价买走我的油画。

我感到困惑,那些本就是我闲暇之余发泄情绪的产物,参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画展,我一直也没打算能靠那些赚什么钱,但如今特殊时期,算是棵救命稻草了。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不用你管我,你没必要在我身上浪费什么钱。”我的母亲猛烈地咳嗽了几下,她发出的声音就像漏了气的塑料膜一样令人浑身难受,“一想到要在我这肚皮上喇刀子,还不如让我死了去。”

“不疼。”我随口回应了一句。

她从鼻子里不屑地重重出了口气,闭上眼睛不再说话,没几分钟呼吸就逐渐平稳起来,像是睡着了。

我去见了那个要买我画的人。

我点了两杯滚烫的咖啡,坐在桌前等候,约定的时间刚刚好,她从门外进来,走到了我的对面。她的装束很古怪,但我又说不上来古怪在何处,她把严严实实挡住了半张脸的帽子摘下来,往地上抖了抖上面落的一层雪花,又往下巴底下掖了掖她的毛线围巾,这时我才看到了她的真实面目。

她是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女人,一头金褐色的头发,白皙的脸颊由于寒冷的温度泛起一圈淡淡的红晕,灰绿色的眼睛闪着明亮的水光,礼貌地冲我笑了笑。

我不禁在心里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差距,她可以随意地拿出几万来买一个无名之辈用来消遣时间的随心之作,而我却在为一个手术钱而发愁。

“你好。”她鞠了一躬,我被一个长辈突如其来的礼数惊得连忙站起身回礼,她和善地伸出手与我相握,“我是麦娅·沙菲克。”

“柯伊·金。”

“我知道你。”她说,“你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年轻。也只有年轻人眼中的世界才那样富有生命力。”

我们在苏格兰的街头漫步,她似乎对我有着莫大的兴趣,询问我在英国居住了多久,对这边是否熟悉。

“我十岁的时候离开中国来到英国定居,和我的母亲一起。”我耐心地回答了她的问题,权当她是因为画作而好奇我的生活经历。

“你的绘画灵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梦境,大多灵感来源于此——”我说道,“也掺杂了不少生活中的情绪。最近心态并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说是糟糕,这种状态下的创作几乎都是发泄式的。大多数时候我会感到迷茫——我的生活索然无味,从小到大皆是如此,我对那些记忆投入不进什么感情,我的神经似乎麻木得太久了,大概是到了创作的瓶颈期。”

我发觉自己说得有些多了,于是住了口。

我自己并不看好那些纯粹为了发泄的凌乱的东西,我说不上来它们的意义,但当今社会人们崇尚所谓“看不懂的艺术”,若是我闭口不谈,说不定观者还能自行发挥出他们强大的联想能力。

我怕我说多了,她便改了主意——我可不愿意白白送走即将到手的救命钱财。

好在,她好像并没在意这些,还觉得有趣似的笑了笑。

“你的画作让我想到了一个地方。”

“哦?”我挑了挑眉毛。我确信我没有做过任何参考,于是也对她接下来想说的产生了好奇。

“一个城堡。”她回答,“一所学校。”

我不明所以地微微皱起了眉毛。事实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画的是些什么。

我迟疑了一会儿,顺着她的话半开玩笑地编造道:“那很像一个在湖水之中的楼房,对吗?我没想过您能看得出来。我的确想表达这些,可能与我现在任职教师有关,总想着从学校那些束缚人的条条框框中脱离出去。”

她低着头笑了笑,沉默了几秒后重新看向我:“你想听一个故事吗?”

“什么?”

“一个有关魔法的故事。”她说。

我在心里觉得荒谬,甚至隐隐有种仍被人当作小孩子的羞耻感,但我没有将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只是点了点头。

她买了我的画,送了我一本很厚的书,书的内容关于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

手术后三周,我的母亲出了院。也许是因为知道我花了大笔的钱,她终于懂得了珍惜,不再碰她曾经视之若命的烟草与烈酒,但对我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

她的身上存有一种古怪的矛盾感,她开始惜命,却把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