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3)

结成妄念 鲛镯 2550 字 11个月前

林芝海拔低,可以帮助游客们先适应一下高原环境。

旅行社安排的行程挺合理,第二天天还没亮,游客们一手拎着热气腾腾的小包子,一手握着听声音就很稀薄的杯装粥,睡眼惺忪地坐上了开往林芝的大巴车。

遗憾的是,张导游,和两名高反严重+落地感冒的男游客连夜回了北京。

导游换成了常年在藏区带团的李导游。他介绍自己说是四川人,三十多岁,常年在藏区带团。

随着海拔降低,周围的山峰渐渐染上了绿意;呼吸也不再是刀割般的疼痛。

相比张导游,能说会道的李导游明显更受团里退休大爷大妈的喜爱。他一路上给大家介绍着藏区的文化习俗,提到了天葬,水葬,说藏族人有水葬的习俗,认为祖先的肉身被鱼吃掉了,吃鱼肉就等于吃祖先的肉,因此从不吃鱼肉。转头介绍藏区美食的时候,提到了鲁朗石锅鸡,产自墨脱的石锅,配上藏地特有的藏香鸡,再加上鲁朗的雪山山泉水,佐以林芝特有的手掌参、野天麻、野当归、藏贝母,是难得一见的美食。

他娓娓道来,把景观、传说和美食描绘得生动有趣,大巴车上的气氛一时热络非凡。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巴车缓缓停在了一片密集的铁皮房前。这里一家挨一家的都是川渝口味的饭馆,夹杂一两个小卖部,远处还有几家修车店。李导游哄着大家去有合作的“天天川渝饭馆”,拍着胸脯说这家饭馆的菜味道正宗,量大实惠。这样大家就可以和相熟的伙伴挑几个爱吃得菜点,不用吃十人一桌的团餐了。

也不知是大家确实想吃点好的,还是谁也不想在旅途一开始就得罪导游,团里将近二十人谁也没有反对,跟着导游鱼贯着进了“天天川渝饭馆”。

看到团友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坐下,翻起了菜单,李导游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大家放心点,不好吃和我说,我去找老板算账。这边菜量大,三个人两个菜足够了,你们千万不要点多,浪费钱。”

说完,他向司机使了个眼色,两人向后面走去,想是饭馆在后面单独给他们开了一桌。

团里只有程修典是自己来的,其他人都是结伴而来。她一路上冷冷淡淡的,除了张导游,和谁都不熟悉。此时,也没人和她搭伙,她捡了个小桌坐下,有些无奈地翻看着只有一页的菜单——每个菜均价60元。程修典犹豫再三,还是放下菜单,准备去买点速食应付午饭。

转完这一片的铁皮房子,她进小卖部想买个面包,可店里的食品不是熊猫牌变成了能猫牌,就是陈旧得像是过期了。程修典无可奈何地又溜达回了“天天川渝”,看着里面聊得起劲的一波波团友,她站在饭馆门口,点了一支烟,有点发愁地看了看表。

导游和司机也去吃饭了,自己连大巴车都没法上。

只能傻呆呆地站在这里等大家吃完。

她感觉有点孤独,还有点尴尬。

后半截车程上,李导游吃饱喝足,热情高涨地又提起了鲁朗石锅鸡,还反复提起南伽巴瓦峰是多么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巴松措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境时。

程修典心生不妙之感。

果不其然,

这样的美食,美景是自费行程。

他讲解得绘声绘色。

一番渲染后,果然团里“不差钱”的退休叔叔阿姨们动了心,嚷嚷着一生可能只来一次西藏,必须要去看看,让导游报个价。

李导游:“往常呢,都是收2500块一个人的。咱们举举手看看,有多少人去,如果去的团友多,我再去争取优惠。要是只有三两个人去,那咱们就去不成咯,少数服从多数嘛。我也不能为了赚钱,违背大多数的意思咯。”

大妈A:“去去,我们全都去,这么好的景色,不看还不如不来!”

大爷A:“就是,为了拍南伽巴瓦峰的真容,我三脚架都背上了。”

大妈B:“小李哦,我们这么支持你生意,你要给我们多多优惠哦!”

李导游笑眯眯地点头转身坐下给老板打电话。

过了一会,他又站了起来,眉开眼笑地和大家说:“老板给大家打了个骨折价,每人收费1888,司机和自己加班带大家去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欣赏南伽巴瓦峰,去吃鲁朗石锅鸡还附赠巴松措景区。这中间所有的门票交通住宿吃饭费用全包括了。一分钱额外费用都没有。”

说完,前面的叔叔阿姨一阵欢呼。

李导游估计今天能大赚一笔,笑得越发可亲,但他还是像模像样地补充到:“不去的朋友也没关系,就是要辛苦在八一镇住两宿等等我们。大家可以在周边玩玩,环境不错的。”说完顿了顿,又说:“有朋友不去吗?”

车上一片沉默。于是李导游开始收费。本有几个不想去的,听到只能在八一镇呆着,最后勉勉强强也交了钱。

程修典事先做过功课,知道这个价格贵了。自己当时报这个团就是因为价格便宜,现在要是单独再交1888,就和之前的贵价团相差不大了。

而且去吃石锅鸡势必又要碰到中午那样的尴尬事。

因此,收费到程修典这里的时候,她拒绝了。

可能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