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处理完琐碎的事儿之后,思雅呆呆的望向窗外,熟悉的远山、熟悉的维港、熟悉的海天交际、熟悉的车水马龙。最近降温,天空也灰濛濛的,没有了生气。
思雅呷了口水,托着腮,望着眼前的两个大显示屏,她已经重复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查阅邮件,审阅法律文件,回复各种常规的或是奇奇怪怪的问题。她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江湖医生,每天给公司的业务团队望闻问切,把脉问诊,还要药到病除,开药方,治病。大部分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如何去处理这些度,思雅一直在拿捏和探索。
这么多年,她彻底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没人能真的会指引你什么,靠自己吧。遇到一位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凡事自己要琢磨才好。她之前怎么就没明白谁不是自己的导师呢,尤其是现在独当一面,没有人站在你身后,为你背锅,为你出谋划策,为你托底。
有些厌烦了,会的事情,浪费时间,不会的没遇到的事情,怀疑自己和内心忐忑,即使一步步去做,也不会感到踏实。尤其是思雅习惯性的紧张,习惯性的把事儿当事儿,焦虑、压力,睡眠不好是必然的,不用去抗争。
这些玻璃房里打工仔,就像是华丽鸟笼中的金丝雀,明明窗外是山海云霞,却被困于一隅无法施展拳脚。思雅感到苦闷,并且是没有窗口的苦闷。
一方面,她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除了每月固定支出的房贷,物业管理费加价、交通加价、食品加价、印花税今年也不再减免,零零碎碎、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加总总,也是不小一笔。每个月也存不到多少。思雅总在想,这是为了什么呢?
她没有停止过离开香港的想法,何必要自己过的如此辛苦?轻松些不好吗?退一步算不算是逃离?真的退后,算是逃兵吗?这样的坚持有希望吗?思雅苦闷。
退回国内,就是退路吗?会比现在好吗?自己也不是北上广深长大的孩子,只是二三线农业城市来南方打拼的小土豆。金融服务业,在自己的家乡根本不存在,她回去还能干什么呢?这么多年的沉默成本、积累和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出国呢?但是去哪儿呢?思雅喜欢法国,但是她从来没有去过,她总在想,如果存够六个月的流动资金后,自己就攒钱去欧洲玩儿,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但是买房已经耗尽了她的积蓄,工资不涨,其他费用都在涨,攒钱谈何容易。如果去法国,她要学习法语,这样的热情她不是没有,但是看看学习法语的费用,她也只好作罢,自学呢?似乎又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力和热情作支撑。加拿大?澳洲?英国?可能真的是去的国家太少了,她还无法判断,也无从下定决心。
她有的时候也在深深的怀疑,是什么阻止自己这样畏首畏尾,不能潇洒的过此一生。
单身,无牵无挂,也很难作出决策。于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
坐班、还贷、坐班、还贷,这样无止尽的循环,生活也没有了意思和奔头。尤其是去年生了场大病之后,思雅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开始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开始重拾书本,寻求慰藉与喘息。这就好像我爬一条永远望不尽头的楼梯,疲惫而重复着,一级又一级的阶段,上而不得,下而不得,只能按部就班,唯唯诺诺,失去了色彩,没有了生气。
此刻,她又望向窗外,太阳在IFC的顶头,冲破云层的束缚,将IFC的背影投射到维港的海面上,洒下一遍波光粼粼,影随光动,还有来来回回的船只和微风。
思雅苦闷。她无法迈进,也无法逃离。她就僵在此处,成为无数面具中的一张,行尸走肉一般。
是去还是留的想法,久久在她的脑中挥之不去,像是一块石头,压着她,让她挣脱不得。
她希望有一天,她能离开香港,能够舒展胸襟,能够展翅翱翔,能够洒洒脱脱,能够说一句,毅然决然的,“香港这座城,她曾是我的第二故乡。”
她,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