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了,没想到同班的伍采女高等数学不及格,她受到严重打击。伍采女来自福州郊区,她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附中,是FJ省的重点中学,高考升学率很高,她告诉我,她们学校的老师很会押题,我们高考的许多题目都被老师押中,我们这届高考的作文题“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则一字不错地被她们事先做过。怪不得到BJ招生的赵老师老师对我说过:你们BJ上海来的学生入学成绩不如福建的同学高,但是入学后往往在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表现上要好于他们。这其实还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福建来的同学长期适应老师手把手地教学模式,是应试教学,用铺天盖地的试题把学生武装起来应付考试。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一到大学,教学方法全然不同,就有点乱了阵脚。 伍采女中等身材,留着一头梳得整整齐齐的短发,高高的颧骨,一看就是福建两广一带的人。特别的是她镶着两颗不锈钢的假牙,把上嘴唇顶得鼓了起来。她说,她们家乡的人牙齿都不好。我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假牙顶着,伍采女的嘴型本是不错的。伍采女很朴实,干起活来可卖力了,我们很谈得来。在帮她补课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更为亲密的关系。伍采女的爸爸是福建建瓯茶厂的品茶师,她们家乡的武夷山茶是中国名茶,其中有一种生长在高山岩缝中的茶叶,是专门供中央领导人品茗的。伍采女喜欢喝又浓又酽的茶,她爸爸时常寄来大包的茶叶,她总是贡献出来给大家享用,我爱喝浓茶就是在这时候养成的习惯。到深圳后,和潮州人一起喝功夫茶,他们惊奇我的喝茶本事,其实我早就训练有素。 伍采女的妈妈在家乡种菜,福州郊区的习俗都是这样,男的到工厂做工,女的在家里种田。她妈妈每天半夜挑上自家菜地里的新鲜蔬菜到城里去卖,有时一天要走百十里地,而且从不穿鞋!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怎么可能呢?闻所未闻啊!伍采女说,她妈妈已四十多岁,只在出嫁时穿过一对鞋!这并不稀奇,她们那里都这样。怪不得有些福建来的同学天很冷了还想打赤脚。我打心眼里佩服伍采女勤劳的妈妈,真想有一天见到她。福建的一切都那么新奇,伍采女的妹妹起名伍采女妹,既省事又直观,福建话更是有如外语,我们一句也听不懂,别说我们这些外地人听不懂,伍采女说,她们家乡一出百里之外,语言就大不相同,她们也往往听不懂。福建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至于FJ省厦门附近的鼓浪屿,就更加神秘了,那是福建前线,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军事禁区,伍采女的学校曾经组织她们与前线海军联欢,有幸到过鼓浪屿,她说,这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小岛,感觉不到战争的气氛。 同宿舍的海娥是一个活泼的上海姑娘,长得小巧玲珑,一头乌黑的自来卷发编成两条长辫子,衬着微黑的鸭蛋脸和一管高高的鼻子,怎么看也像个西班牙或是葡萄牙人。可她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真是奇怪的遗传基因。她的爸爸原来在上海一家私营企业当工人,公私合营时资本家把厂迁到香港,凡是愿意跟着走的都可以一起去香港工作,不去的也给一笔安家费,这和我原来从书本上得来的劳资双方总是敌对状态的概念不尽相同,更不同于四十年代小说中反映的包身工和拿摩温的紧张关系。看来时代在进步,劳资关系也在顺应潮流。她在中学时就是班干部,所以现在是6495-1班的班干部。我们都属于学习轻松,社会活动却很繁忙的人,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大学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我因为担任团干部,接触到更多的情况。孙德章是山东的烈士子弟,他的父亲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体弱多病,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他是独子,远离家乡,总靠生产队照顾也不是个办法,一再要他娶个媳妇在家照顾老人。孙德章十分苦恼,他时常拉个二胡抒发无奈。眼看着同班同学遇到困难,我们团支部却帮不上忙,只有与他谈谈心略作排解。后来孙德章家乡的党支部出面与大学联系,大学最终也只好以特殊问题处理,批准孙德章这个在校大学生回家完婚。我听着孙德章诉说这段无爱的婚姻,心里充满同情---我同情他这个孝子的不二选择,我也同情那个心甘情愿承担起人子之责的农村女孩,同样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青年,面临的是多么不同的人生道路啊! 当然,这在大学生中是极个别的,作为天之骄子,五十年代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六十年代,就在我们进入大学学习时,针对反修防修的严峻形势,毛主席又在与侄子毛远新的谈话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自进入大学,我就给自己制定了政治进步的目标:争取早日加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我深感光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特别是与同学们的接触了解,我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圈子与工农大众的实际生活有很大差距,要想改造世界,就要先改造自身。我十分爱读国家主席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朴实,特别是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