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凉的青李一般在七八月份成熟。在这个季节里,烈日直挂半空,刺目的阳光像细密的金针扎在人的身上。宽敞开阔的大土路上,除了晒得滚烫的乱石,空无一人。只有盘踞在此的几座大山,敢在这个季节里直面太阳,用连绵起伏的翠绿,抵御盛夏热浪的濯洗。 朱品富背着手站在离家不远的自留地里,丈量着一块田间的空地,打算在这上面建一个养殖场。 他暂时不打算回到北方,漫天飞舞的风沙和灰暗轰鸣的工地并不使他留恋。他在混凝土与方块砖当中了混迹了六年,他建起的高楼数不胜数,但没有一处是他的容身之地。除了晒得黑红的皮肤,和一身肮脏的尘土,他得不到任何东西。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每个月可以从那个满脸横肉的包工头手中拿到上千的工钱。 朱品富回想起从前,这个包工头发钱时总要让工人说两句好话,有时递两根香烟。后来有一次,因为年底拖欠了工资,导致要回家的工人没法回去,他虽不打算回家,但还是和几个人凑了一伙去讨。他们让一个戴眼镜的当了领头,他大概三十岁上下,戴着一副黑框眼睛,跟朱品富初中的数学老师有几分相似。他的四肢修长而不壮实,在工地上做了有大半年。可包工头嘴里叼了根烟,出来给领头的人吃了两个耳光之后就关上了门,留给他们两个字:没钱。 领头人被打后的第二天,朱品富建议他告到派出所。一伙人走到警局先是被请了出来,只留下了那个戴眼镜的,警察质问他为什么不当即报警,并要求和项目的总负责人谈,可什么是项目总负责人,甚至何为“项目”都无人知晓。一伙人不甘心,把警察哄嚷到工地上,包工头见状先是给他们一人递上了一根“黄鹤楼”,随后称兄道弟地攀谈了几句,等抽完了烟,聊完了天,最后还是不知道项目总负责人在哪,警察开着车飞驰而去,工地上只剩扬起的一阵尘土,和一群手足无措的工人。 后来,那个戴眼镜的领头工人收到家中来信,称他的妻子没等到他回去就难产而死。而在这之前,他已经收到了十几封催他回去的信件。他把妻子的死讯攥在手中,走上还未建成的楼房,纵身跳了下去…… 这伙人痛心疾首,吵嚷着走上最高的一层楼,要同领头工人一起跳楼。朱品富也跟了上去。这一次,来的不只是警车,还有消防车,急救车,堵得工地水泄不通。最后还来了一辆车,里面是工程总负责人和他手上的几十万工钱。 自那以后,工地上再没拖欠过工资,发工资的时候也再没人给包工头递烟。朱品富排着队拿工资时,总会瞥见包工头脸上挤成一团的横肉,像一块刚揉过的面团。 朱品富回到家后精打细算了许多日子,他准备购置两头黄牛和几十只鸡鸭,在这片土地上大干一场。 他把设想告诉了父亲,并托父亲去找一个熟络可靠的建材商。朱品富不打算把包养殖场的施工外包,他相信自己砌砖搬瓦的本领足够熟练,配得上在北方的尘土中起早贪黑的六年。 朱虞高拄着拐杖,看着大儿子在田地里指指画画。朱品富粗黑的眉毛下面,双目炯炯有神,两手不断给父亲比划,有时跑到地里四处标记。朱虞高没有细听朱品富的蓝图,他突然回想起了多年前从山上坠落的那头黄牛,回想起那天晚上低头不语的朱品富。和此刻相比,他觉得儿子已经判若两人。他打算放心地把那块地移交给儿子,心底里已经开始比较起乾阳镇上的各个建材商。 空气里没有一点风,阳光直晒在朱品富黝黑的皮肤上,沁出的汗水沾湿了他的背心。他在田地里用石子和木条做满了标记,眼睛里不光有成片的菜苔、玉米,还出现了柿子、西瓜甚至梨树,靠近土路的一侧,还出现了整排的黄牛,成群的鸡鸭…… 朱品文背着箩筐从后山走回,他放下箩筐后就开始给鸡鸭喂食。饲料在他手中像雨点一样洒落出去,远处一只站在房顶的鸡竟从俯身振翅,飞了过来。正当朱品文为何它会在房顶上时,母亲从灶房里走了出来,站在门外朝他喊道: “品文,去歇会吧,你哥刚才已经喂过了!” 朱品文收了饲料,回去背起箩筐里的猪草,准备去往猪圈旁边的伙房烧制猪食。突然他看见父亲一人站在大门外边,极困难地拄着拐杖用另一只手开着木门。朱品文见状快步走了过去给父亲开门,顺势把父亲搀扶了进来。 朱虞高的腿一日比一日有劲,他早就想拆掉碍事的石膏,可朱品文第一个不同意。他慢慢撇开朱品文的手,示意他不用搀扶,自己走上了一个台阶。 他看到朱品文身上背的半筐猪草,靠着墙用拐杖指着说道: “快点去喂猪吧,这个点已经要晚了。” 朱品文闻声就往伙房走去。等到他走过父亲身边时,朱品文听见父亲在背后嘟囔了一句: “这么点草割了这么久。” 朱品文用手遮着额头看了一眼白亮的天空。太阳已经挂在了西半边,而且是那么的刺眼,以至于他只看了一眼,就有一颗白色的圆球在眼睛里久不散去,也使得他在进入昏暗的伙房的一瞬间感觉万物模糊,几乎要看不见。 这天晚上,朱虞高的老友夏二爷前来探望。晚饭还没开始,朱虞高就开始把医院中的见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和夏二爷谈论起来,听乏了张家当兵的儿子和周家兄弟的新店,朱品文给夏二爷和父亲倒了一杯浓茶,独自走到院子外面。他看见漆黑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