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兄妹相认(1 / 3)

汴京虽无宵禁,却有宫禁,入夜之后外臣不可入内,已经在外开府的长公主本应也在此列。

然而叶燃受封之时,天子却并未抹去她头上那一连串的官职。

长公主夜叩宫门是违禁之事,御前三品带刀护卫却是可以请见官家的,而皇城司勾当官不但自己可以进,还能带人进。

说来也巧,今夜在宫门外当值的恰又是上次叶燃随陈琳、吴庸进宫时的那队禁军。

见叶燃身边跟着个面生的俊美青年,却只在宫门处等了不到半刻,陈安陈公公便持着官家手令笑容满面地过来接人了,连身上有无利器都不曾查上一查。

能混到替天子看守这要紧门户的就没有蠢人,见此情形,哪里还不知道这位来自民间的长公主圣眷之深,实在是把真正的宗室也比下去了。

人人暗中戒惕之际,不由得也心生好奇,官家到底是为了什么,竟会对她如此另眼相待?

若说是被这位的容色所迷,那也应当是想个法子纳入宫中,而不是收为义妹,要知道兄妹名分一定,那可真是再想做什么也不成了。

这个问题,叶燃曾经也不解过,当然现在她已经知道了答案。

显然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皇帝就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份。

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

她是有着系统这种黑科技系统在身,才知道两人之间竟然有着血缘关系的,此间世界却还停留在“滴血认亲”这种极其容易做手脚又彻底不靠谱的阶段,所以皇帝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仁宗原是领着陈琳往李宸妃生前所居宫室而去的,刚行至御花园中却接到叶燃请见的消息,他哪里会让胞妹在宫门外久等,当即命陈安速去接人,自己就近寻了个凉亭坐下候着。

自有伺候的宫人入内捧炉打扇,熏香烹茶,又在四面皆悬上了青竹丝编就的细密帘幕,转瞬之间就将这座石亭布置出了凉夏消暑的气象。

又有那等伶俐的知晓官家要见的人是惠国长公主殿下,又格外殷勤将亭中石凳皆铺上了香草坐褥。

时值初夏,正是芳草菲菲,绿润红鲜的时节,池上轻风阵阵,隐带清气,吹散了白日里尚余的些许暑意。

此处乃是离李妃生前宫室最近的一处景致。

她在深宫中默默生存的这些年中,不知道是不是也曾经在夏夜中来过这里,是不是也曾经坐在此处,看过这样的景致,想念着她的一双儿女。

一个咫尺天涯,想见不能见,相见亦不能认;

另一个零落天涯,死生不知。

而她能做的大概只有忍耐和等待,忍耐着所有的期望,忍耐着不留下只言片语,等待着终其一生也不知会不会有的相见。

为什么……没能再多等一年呢?

等到刘太后驾崩,等到他亲政,等到他知道身世,一定立刻就去把她接回宫中好好调养身体,也就一定还能亲眼看到胞妹回宫。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面目模糊地活在他的记忆中,他也只能从旁人的讲述和一幅画像零星地拼凑着母亲的样子。

仁宗其实是见过李妃的。

他是先帝中年后唯一出生的皇子,也是唯一活下来的皇子,自幼就被养育在后宫之中。

在尚且年幼之时,他在宫中来去还不需要避讳先帝嫔妃,因而一定是曾经见过这位李妃,不,李才人的。

只是他从不知道她是谁,自然也无从记忆。

待他束发读书后,除了向大娘娘和小娘娘问安,便不再入后宫,而太子问安之际,李才人这等低级嫔妃必定是要回避的。

就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直到先帝真宗驾崩,他登基之后,前朝后宫皆掌于刘太后之手。太后拍板要送一批低级嫔妃去为先帝守陵,他以仁孝治天下,自然不会为这等小事忤逆了太后的意,当即点了头。

这批先帝嫔妃临去前依礼要到太后和少年天子面前辞行。

后来任他再怎么努力回忆,也只能隐约想起,隔着重重珠帘,夹杂在十数名先帝嫔妃中,某个垂首低目,身着缟素的身影。

丝毫不引人注目,和旁人没有半点不同之处。

他并不知道那是今生最后一次见到生母,自此便是碧落黄泉,再不能见。

……

“官家,长公主殿下来了。”

陈琳的低唤将年轻的天子从自己的思绪中唤了回来,他微微抬头,朝前望去。

只见陈安手提一盏羊角宫灯在前引路,夜色朦胧,灯火却明亮,映得紧随其后的叶燃身周都仿佛笼着一层光晕,行动间浮动生辉,望之几乎非同世人。

恍然间那身影竟同他最后一次见到的李妃的影子渐渐地重合起来,年轻的天子已经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一声想过了千万遍却再也叫不出口的“母后”几乎便要脱口而出,却在叶燃踏入凉亭的那一刹那清醒了过来。

同样的白衣肃然,同样的雪肤玉貌,然而眼前的年轻女子身姿挺拔,眉目舒展,便是朝自己微微躬身行礼之时,亦是磊落大方,绝无半点低头弯腰之态。

也不知道她在那世外之地,到底过的是怎样的日子,才会养出这样的性子来。

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