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五十九章(2 / 2)

国师曲速归来 素长天 1806 字 11个月前

后,能当大将军!那不比在田间地头当庄稼汉有出息多了?

便是有了军校作为实验,民间渐渐对“教育”这回事也有了些认知,褚襄又叫来了顾临之,提出要与他办一家“报社”。

顾临之奇道:“这是何物?”

褚襄便为他讲解:“君上有何政策法令,不能只是草率推出去让下边执行,这样许多百姓根本不理解,执行的时候,便有可能出岔子,再加上上面的命令到达下方,中间还隔着几层官员的手,若是中间欺上瞒下,也是十分方便做手脚了,我们直接办一个报社,出版一种叫做‘报纸’的刊物,就是把国家大事小情,都印上去,好叫民间的人看了能够了解。”

“咦,这倒是新奇有趣!”顾临之惊叹,“您说我可否按照这个办法,将一些时令货物的消息也刊印上去,好方便大家来买?”

褚襄大笑——商人真是商人,一点即通,竟然已经自己学会发广告了!

顾临之也不含糊,办起事极快,第一家官办的新闻社就这么风风火火提上日程,没几天,试行的第一版刊物就已经拿给蓝珏去看了。

只是蓝珏看了一会儿,不太满意,叫了顾临之说:“你这报刊,虽然消息很全面,但是全是文字,你要考虑一下,目前我国还不是所有人都认得字,你试试,弄些图画,浅显易懂的,好方便各个水平的人都能看懂。”

顾临之急忙应下,回去就改,拿到褚襄那里看的时候,褚襄可是着实惊讶了一下——这怎么眨眼之间,连图片新闻都自行领悟了?

“试行效果如何?”

顾临之喜道:“好极了,民间百姓虽不知这是何物,但觉得新奇,又说是您一手操办的,各个都像来一张瞧瞧,上回您改良了造纸,这一份报刊价格也不贵,都买得起。”

褚襄点头,自从办了军校过后,褚襄也给军校定了规矩,七天一周,一个月四周,每周一到五日上课,周六自习,周日可放假一天,上行下效,民间听说了,便自发跟着学起来,日子也不像以前那么混乱着过了,于是顾临之便把这报刊一周一印,本意是为了宣传,也不是为了挣钱,所以卖得便宜,人人都买得起,一周一次频率正好,该知道的事儿都能传出去,也不至于消耗太多国家财政。

等这报刊火起来了,民间自然而然就开始有了认字的需求。光看图画虽然也行,但这报刊上那么多字呢,想知道个大概,就得去求村子里懂文化的先生,有的地方先生心黑,念个报纸竟然还要收费,不少人就心思活络了起来——若是自己也识文断字,是不是也能赚些钱?

唐国在蓝珏的治理之下,接住顾临之的商业手段,不但是平顺度过了灾年,没有发生大规模饿死冻死事件,还陆陆续续有了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政策,于是蓝珏的威望是日渐稳固,再加上一个“星君赠龙雀”的传说摆在那里,乱世之中的唐国竟然有了那么点世外桃源的气象。

山脉从唐国绵延,一直伸到陈国边境去。

矿井里点着灯火,彻夜不熄,陈国与夜族正在打仗,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就得加班加点地筹备军需。

此处是采煤的矿井,前方战士征战,自然需要锻打刀剑武器,不开煤矿,如何供应得上?

十来岁的男孩赤luo着上身,浑身沾满了黑煤渣,但身后的监工手中拎着鞭子,正不怀好意地看着这些工人。

凡是能打仗的,都已经应征入伍了,男孩年纪实在小,又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所以他没有去军队——但他咳嗽了两声,觉得还不如去军队,起码真刀真枪热血沸腾,要么建功立业,要么,死也死得痛快。

但他现在不那么想了。

前些天,送补给的队伍过来,跟过来一个商队,说是从唐国那边过来的,路遇山匪,被陈国士兵救了,准备送些货物不收钱,作为回报。

男孩从商队那里看到了一张奇怪的、印满文字的纸。

文字是唐国文字,陈国和唐国文字不同,他不大认识,但上头的画他好像能看明白。

他偷着问过那个商队,商队告诉他——这是唐国的军校,给年轻孩子学习的地方,但是学的不是那些诗词歌赋,出来也不给人当门客、客卿,毕业直接进军队,当军官,还有唐国国主亲自给你在毕业礼上授勋呢。

男孩望了望天色,他刚才矿井里爬出来,晚饭没吃多少,但是物资不够了,想吃也没了,又不能啃煤渣啊。

他摸摸瘪瘪的肚皮,想着,横竖都是饿死,如果……如果,我能到唐国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