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詹事察觉到了太子精神状况的糟糕。
他请来信得过的太医为太子诊治。
太医望闻问切之后,悄声对袁詹事说:“太子这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医。我只能给他开点安神助眠的药,最要紧的还是要袁詹事你开解殿下,放宽心,这病自就好了。”
袁詹事让人将太医送了出去,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自是知道太子有什么心病,可他没药啊。陛下虽说原谅了太子,没再提立储的事,但待殿下明显不如以前,还刻意抬举晋王,未尝不是打压太子的一种方式。
所以指望延平帝能屈尊降贵来开解这个儿子,显然不可能。晋王那边更不可能相让了。
他摇摇头,只希望过段时间,太子能想开。
***
二月的时候,刘子岳才接到京城递来的信,知道这场“废储风波”的前后情况,不由再次庆幸他跑得快,不然就他这爹不疼,娘不在的情况,呆在京城只怕比太子还艰难,搞不好小命都被他们玩没了。
虽说延平帝最终因为太子的病和大臣、皇后娘娘的劝说,没有废储,但他释放了一个信号,太子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牢固。
这下恐怕投效晋王的人更多了。
毕竟除了太子,就他希望最大。太子这样子,只怕是扶不起了,真要投效,还是选晋王更稳妥一些。
但这样,太子的压力恐怕会更大。
而压力大,人就容易着急,这一着急可不就容易办错事,一旦做错,再被晋王抓住,延平帝恐怕不会对他那么“宽容”了。
刘子岳缓缓将信合上,在心里默默估算太子这位置还能坐多久。
就在这时,下面的人来禀告:“殿下,公孙大人来了。”
“哦,快快请他进来。”刘子岳甚是意外,然后连忙站了起来,起身出去迎公孙夏。
现在高州到广州的路已经完全修通了,两地来往相对便捷了许多。
公孙夏进门就行礼:“臣见过平王殿下,许久不见,殿下风姿更甚从前!”
刘子岳笑着道:“公孙大人免礼,快快请坐。”
双方落座,先喝了茶,才谈起正事。
公孙夏道:“殿下应该收到了京中的消息吧?”
刘子岳问道:“你说的可是废储这事?”
“没错。”公孙夏点头,“这事殿下怎么看?”
刘子岳轻轻一笑道:“太子要输,他斗不过晋王。”
岂止是斗不过,简直是被晋王牵着鼻子走。也许太子现在已经回味过来有些事是晋王在背后动手脚,但他也莫可奈何,因为他没有证据,贸然说出去,皇帝只会觉得他小心眼,诬陷晋王。
公孙夏也这么认为,而且他还语出惊人:“臣听说太子最近的精神状态不大好,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太子倒下,晋王的下一只手会伸向谁?
很可能是南越。
因为南越有兵权,晋王是以兵权发家的,对此忌惮得很。前一两年就一直想夺了刘子岳的兵权,只是有太子燕王等人的阻挠,加上皇帝不愿看他坐大,去年在韬光养晦,今年跟太子斗得正起劲儿,无暇顾及南越罢了。
但只要晋王缓过劲儿来,必定不可能坐视南越坐大的。
刘子岳也知道这个情况,但太子明显居于劣势,天高地远,他也没办法去帮助太子,更不可能暴露自己的势力去帮太子了。
刘子岳想起李安和差人送来的线报,笑道:“公孙大人不必担心,晋王如不了意。只怕太子一倒,楚王就会上去。”
楚王是嫡次子,在身份上还要高出晋王一头。
他拿了晋王陷害太子的证据却不表,只怕就是在等晋王将太子弄下去后,他再站出来揭穿晋王,既能博得延平帝的好感,又能不让晋王如意。
到时候延平帝要么不立储,要么多半会选择楚王。届时楚王和晋王又会反目,双方斗得不可开交,哪还有功夫管他。
听闻了这事,公孙夏大喜:“是臣多虑了。”
他就是担心这个,特意过来与刘子岳商量对策,做好前期准备的,目前看来,他们还能安生一段时间。
公孙夏脸上挂着笑容,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殿下,臣听闻最近这两三年,南越多地粮食丰收,人口增加,钱粮充裕,兵器也备了一批,可谓是万事俱备了。只是这些都交由各地管理,臣认为不妥,应将其统筹规划到一处,一是账目更加清晰明了,避免有人从中做手脚。”
统一的账目也好查账,否则各地一个账册,想要知道有多少粮食,还得搬出各地的账册统计。而且现在的粮食都分散在各州,万一下面的人动了心思呢?
这么远,他们也不可能一一去仓库检查,还是下面的人说了算,因此统一很有必要,各地仓库留一定的储备粮应急,再多的由平王府统一管理调拨。
刘子岳也认